首页 > 先进典型 > 本地典型

欲问秋果何所累 赤子丹心见真情——记周口市川汇区朱楼行政村第一书记王丹

时间:2019-01-10 10:31:41 来源:党的生活网

2016年4月,周口市川汇区组织部选派优秀干部助力脱贫攻坚,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川汇区农机局团委书记王丹被派到城北办事处朱楼行政村担任第一书记。王丹带着组织的重托来到朱楼村,她真情融入,把自己当成村里人,帮助村里理路子,定措施,谋发展,建强了基层阵地,转变了群众思想,拓宽了致富门路,鼓起了群众口袋,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真正成了朱楼村民的贴心人。
欲问秋果何所累 赤子丹心见真情

微信截图_20190110103345.jpg
朱楼村室


      掌握村情民意 谋求发展合力
      朱楼行政村位于周商高速公路南侧,距离中心城区5公里,该村分布在周张公路东西两侧,有4个村民组,462户,2120人,土地面积2300亩。朱楼村虽然临近市区,但多年来由于村级组织软弱,村民致富无门,收入微薄,“等靠要”思想严重,村里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8户、637人。驻村后王丹所作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到贫困户家中走访,了解群众呼声,掌握他们的需求。她的工作笔记上密密麻麻地记着哪家几口人、收入情况、生活状况、有无病人等,每家每户的情况她都一清二楚。结合村里情况,她与村干部一起制定了朱楼村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和未来发展规划,为朱楼村勾勒出了一幅打基础、兴产业、促发展的美好蓝图。
      蓝图绘就,重在实施。她首先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以确保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先后制定完善了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公示并接受监督。按照区委安排,还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服务意识和先锋意识,激发党员干部创业热情。借助正在开展的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组织全村党员干部一起学习政策法规和农业科技,增强自身致富能力。组织建设的加强使朱楼村班子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村民们干事有了主心骨,致富有了带头人,心往脱贫攻坚一处想,劲往勤劳致富一处用,各项工作一步一个新台阶,迅速跨进了全区先进村的行列。

微信截图_20190110103507.jpg
发展中的农村电商


      帮扶项目落地 脱贫措施到家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朱楼村的真实写照。道路坑坑洼洼,严重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也制约了该村经济发展,因此群众修路的愿望非常强烈。王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多方奔走协调,在区扶贫办和城北办事处党委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争取资金230万元,修建的主干道路和下水道通村入户,大大方便了村民出行。村里还新建两个变电站,新打灌溉机井36眼,彻底解决了生产中的用电和用水两大难题。随着村室改造、文化广场修建、自来水入户和水冲式公厕的建成,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村里增设了70个公共垃圾桶和4个垃圾中转箱,安排5名环卫工人,垃圾每天清扫转运,人居环境大为改善。现在村里不仅安装了路灯,还栽种了花草,种植了绿化树,“三化”工程使村里亮起来、绿起来,也美起来了。
      在落实一系列脱贫帮扶措施之后,王丹考虑最多的是如何让更多的贫困户找到就业岗位,增加稳定的收入。为了拓宽困难户就业渠道,她发挥能人带动作用,让有技术的能人带领贫困劳力到市区从事建筑业和出租车业务,并与长城门业、家具厂、预制厂和合作社等企业联系协调,安置贫困户60多人。她在村里建成了扶贫车间,引进渔网编织项目,村内劳动力可以就近务工,妇女和老人也可以领料加工,在操持家务之余从事渔网编织。扶贫车间建成后,带贫效果明显,贫困群众有40多人找到了挣钱门路,每天可得到30元到80元不等的收入。
      朱楼村的产业带贫项目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托四方药业带贫分红104户,豫龙肥业带贫分红12户,光伏发电项目带贫分红12户,加上其他带贫分红项目,实现了带贫项目对贫困户的全覆盖。短短两年多时间,一系列脱贫措施的实施,朱楼村脱贫攻坚任务凯歌高奏,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村建档立卡的138户贫困户已有137户脱贫,仅剩的一户是因为儿子服刑、老伴去世、而又自己多病。
      培育富民产业 挖断朱楼穷根
      民富才能村强。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只有变“输血”为“造血”,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才能真正挖断朱楼村的穷根,让村民走上小康路,长期过上好日子。驻村以来,王丹把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作为第一要务。在与村委班子座谈和对农户的走访中了解到,种植和养殖是该村的主要产业,但分散经营,盲目生产,难以达到致富效果。她和村班子成员团结一心谋发展,决定先把农民手中的土地经营好,把发展特色种植和规模养殖作为朱楼村的脱贫致富首选之策。
      针对村民普遍存在的技术短缺现象,首先从扶贫扶智抓起,组织协调区农林局、畜牧局、蔬菜研究所等部门的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对贫困户开展种植和养殖方面的技术培训。同时动员村里的创业明星朱克皇、马广西、万振生向村民介绍种植养殖经验,激发创业热情,带动村民致富。目前华庚良种种植合作社流转托管土地230多亩,安置贫困户就业15人;春茂种植合作社已发展蔬菜大棚59座,可一年四季为市民提供新鲜蔬菜;艺苑种植合作社瞄准市场,培育绿化苗木255亩,收益成倍增长。全村呈出现种养两旺的生产格局,村里养殖猪牛羊鸡的专业户发展到26家。
      在积极介绍村民外出务工地同时,王丹更注重对村民自主创业的支持。她通过扶贫资金和贷款支持发展起益农信息社等18家电商,从事服装、化妆品、小商品、儿童玩具等业务,从业人员30多人,每人月收入2000至数万元不等。他还把村里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组成施工团队,成立泥工组、木工组、电工组、装修组等。经过有效的技术整合,能够完成一些比较像样的建筑任务,这种做法不仅提升了建筑队的整体实力,也提高了经济效益。


微信截图_20190110103556.jpg
朱楼村扶贫车间


      履行光荣使命 真情暖在人心
      脱贫攻坚工作是一项艰巨的政治任务,是一项宏大的民生工程,同时也是一件件精细的民心实事,需要拿出绣花功夫,把各项工作做细、做深、做实。长期在机关做青年工作的王丹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投身脱贫攻坚第一线之后,她亲身感受到贫困群众的疾苦,更感到自己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对朱楼村的困难群众她像对自己的亲人一样,倾注了满腔热情。李金英老人说起王丹书记格外激动:“她给俺办低保、办医疗保险,还给俺添置沙发和床,样样考虑的都很周到,连我儿子的工作也是她给找的。这闺女真是共产党派来的好干部,对俺真像一家人!”
      干起工作王丹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头,联系月嫂培训、开展惠民体检、申请医疗救助、办理助学资金,桩桩件件的惠民实事她都亲力亲为;制定发展规划、联系帮扶项目、落实脱贫措施、发展富民产业,朱楼村发展变化的每一步,都是她奋力拼搏的最好见证。王丹说:在扶贫攻坚这两年,我感到比过去十年学到的东西还多,虽然在基层很苦很累,但能履行自己的光荣使命,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实到每一个贫困户身上,我感到很充实,也很快乐。
      2017年5月,在脱贫攻坚整改工作中,王丹带领村“三委”班子根据省、市、区委的统一安排部署,严格按照“六个一”“三个零差错”“三个明显提高”以及整改工作规定步骤和时间节点开展工作,逐户排查落实,完成了221户,888人的入户普查工作,同时对村、户档卡逐户逐项校准,及时查漏补缺,确保村户档卡前后一致,项项对照,并且根据巡视组反馈的问题以及自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逐项销号。长时间的“5加2”和“白加黑”高强度夜以继日的工作,使不知疲倦的王丹同志病倒在了扶贫阵岗位上。
      欲问秋果何所累,赤字丹心见真情。2017年以来,王丹先后被川汇区和周口市评选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并被川汇区和周口市分别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作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王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责任与奉献,也用自己的真心真情赢得了朱楼百姓的赞赏,荣誉名至实归,代表了党和政府对她工作的支持和奖励。

要闻推荐

习近平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

中心城区向美而行 变化之大令人惊叹 品位之高令人赞叹

习近平向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致贺信

刘继标调研节日旅游安保工作 向全市广大劳动者致敬

刘继标督导调研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周口党建网 版权所有
中共周口市委组织部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