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园地 > 传统文化

新中国连环画:几代人的文化记忆

时间:2021-07-13 16:09:43 来源:光明日报

现代意义上的连环画俗称“小人书”,主要是以精美的图画、连贯的情节、简洁的文字讲述故事,雅俗共赏,图文并茂,直观生动,引人入胜。连环画曾经陪伴并滋养了几代人的少年时光和成长岁月,是许多人的精神食粮和无法忘却的生命记忆。

连环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北魏的敦煌壁画、汉代的画像石,甚至更早以前。有别于清末民初渐渐普及的“连环图画”,新中国成立后的连环画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前后和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两次连环画创作的高峰,画家之众多,作品之精妙,表现内容之丰富,艺术形式之多样,堪称空前,呈现出特有的中国现代美术奇观。

描绘新世界讲述新故事

新中国的成立,拉开了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和平、富强的新国家的帷幕。作为“革命事业的战斗员之一”的美术工作者,紧随时代潮流,热情描绘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世界,讲述体现伟大民族精神的新故事,为在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新中国和社会主义起步阶段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记忆。

在那个没有电视,信息匮乏,识字率不高的年代,连环画因故事性形象性强,迅速成为百姓生活中最普及的文化读本和最受欢迎的娱乐方式,有效地延伸了纸媒的宣传和教育功能。与此同时,党和政府敏锐地抓住了社会心理需求,组织精兵强将(大部分为高水平的艺术家),从不同的角度针对各阶层的受众需求进行创作,使得连环画深入人心,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物美价廉、内容丰富、小巧便携,其普及率甚至超过报纸书刊,成为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大众传媒手段之一。

经过改造后的新中国连环画更加重视艺术的教化功能,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和主张,生动反映现实生活和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经典作品如贺友直的《山乡巨变》《小二黑结婚》,刘锡永、夏书玉的《暴风骤雨》,刘继卣的《穷棒子扭转乾坤》等。其中《山乡巨变》(396幅)第一次采用了完全不同于传统“小人书”平铺直叙的表现手段,运用素雅的白描形式和巧妙的情节安排,以类似电影长镜头的追拍方式,细腻生动地展现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新人形象与农村的时代变革图景,将长篇连环画创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带来了清新爽朗的气息”,被誉为新中国连环画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批判和揭露旧社会的剥削和压迫,塑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涌现的英雄人物,讲述战斗故事,是新连环画在精神层面上对大众的鼓舞与引领,也是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在新中国建设时期的体现与延续。代表作品有丁斌曾、韩和平的《铁道游击队》,顾炳鑫的《渡江侦察记》,刘继卣的《鸡毛信》,王绪阳、贲庆余的《我要读书》,赵明钧的《林海雪原》等。其中,《鸡毛信》首次采用了电影蒙太奇的方式,在以后的创作中也并不多见;《铁道游击队》则更加注重写实性的描绘,无论人物服饰还是铁道机车,细节刻画都丝丝入扣。

在寓教于乐中传播传统文化、历史知识和寓言故事,提倡与建设理想的新中国相符的传统美德,在新连环画的题材中也占了很大的比重。如刘继卣的《东郭先生》《武松打虎》《大闹天宫》,王叔晖的《西厢记》,王弘力的《十五贯》,另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等。鸿篇巨制的《三国演义》系列,更是会聚了全国优秀绘画及文本作者达数十人(堪比当今的电视剧制作团队),历时数载完成。其中刻画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乃至成为同名电视剧演员选角的重要参照。另一类有关世界名著的作品则多以西式画法为主,如董洪元的高尔基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华三川的《青年近卫军》,都是钢笔画精品;还有陈衍宁、汤小铭以素描手法创作的《无产阶级的歌》,一时成为习画青少年争相临摹的范本。

新中国成立后的连环画延续了延安时期的革命文艺传统,将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真实感。此外,这一时期的连环画多鸿篇巨制,画种范围不断扩大,与旧连环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于名家作者的介入,艺术水准产生了质的飞跃,学院派艺术家的积极参与也为连环画创作输入了新鲜血液。

贴近时代生活满足文化需求

进入70年代后期,全社会形成了更加开放的思想氛围,促使连环画创作在题材和艺术语言方面发生了审美趣味的转变。作为最贴近大众的艺术形式,连环画创作积极投入时代与生活的怀抱,从而极大地满足和适应了新时期普通大众的思想启蒙与文化需求。

尤劲东创作的连环画《人到中年》,通过对“生活的自然原本”细致入微的刻画和感人至深的写实力量,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知识分子的生活困惑。

新时期的连环画看重绘画的独立性及语言的专业性,画风唯美、雄健,多有大部头的作品,有些作品堪称史诗。许勇、顾莲塘、赵奇集体创作的《嘎达梅林》,运用电影宽银幕的手法拓展了连环画的表现力;赵奇的《靖宇不死》则将国画中皴法的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代表性的作品还有赵奇的《可爱的中国》等。

自从将连环画作为独立画种纳入全国美展之后,由于幅数限制(不超过十幅)和幅面的扩大,使得连环画摆脱了“小人书”的定位,开始向多画种形态的精品连环画方向发展,在故事性、连贯性及绘画语言的表现性和展示效果等诸多方面都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画种高手云集,形成了不以出版单行本为目的的连环画展览大比拼的局面(今天的许多艺术名家当年都有过创作连环画的经历)。数届美展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如高云的《罗伦赶考》,何多苓的《雪雁》,李全武、徐勇民的《月牙儿》,韩书力的《邦锦美朵》等。

20世纪80年代成为连环画艺术的鼎盛时期,出版种类繁多,印量巨大,仅1982年全国就出版“小人书”8.6亿册,几乎人手一册,“小人书”书摊遍布中国城乡。与此同时,《连环画报》(创刊于1951年,1973年复刊)将连环画的传播方式从“小人书”提高到了与各类高水准主流媒体刊物同等的位置,其受关注程度大幅提升。《人到中年》等在《连环画报》上一经发表就引发了全国性的大讨论,俨然如今天上了热搜。以至其后全国各大出版社的综合类美术刊物竞相登载连环画作品,如《富春江画报》《新春画报》《中国连环画》和主打科幻题材的《奥秘》等,连环画作为大众传媒的影响力至此达至顶峰,发行量惊人。

讲好中国故事焕发时代活力

90年代之后,由于各类传播媒介的快速发展和影响力扩大,为全社会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多样的选择。连环画未能及时跟上时代的脉搏,同时以宣传教化为主的方式方法也开始显得滞后,从“小人书”和杂志销售量的大幅度下滑便可见其端倪。

在这种情况下,连环画创作主力的坚守就更显得难能可贵。在此期间沈尧伊先生重走长征路,以一己之力创作了史诗级的鸿篇巨制《地球上的红飘带》(共926幅),从选材、故事性、服饰细节和艺术表现力方面均堪称经典,成为这个时期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扛鼎之作。同时期的代表作品还有李晨的《红嫂》《你永远是最可爱的人》。

虽然在新时期经历了边缘化的境遇,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连环画,集艺术性、知识性、娱乐性于一身,勾勒出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文化生活的缩影,在大众心目中的深入影响和永恒魅力是毋庸置疑的,早已成为不可磨灭的时代记忆。

在信息时代大众传媒日趋繁荣和阅读方式改变的今天,随着大众对图像阅读的需求和喜爱逐渐升温,连环画这种寓教于乐,普及性、通俗性的用图画“讲故事”的大众艺术载体,应该重新走进大众生活,和时代紧密相连,讲述当代英雄和普通人的故事,描绘新的时代风貌,满足并丰富人们随时代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审美需求。新时代的连环画肩负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使命。我们有理由相信,立足于大众传媒的连环画艺术,在保留自身传统优势的同时,一定会有更多的艺术担当,焕发新的时代活力。

要闻推荐

聚焦“六新”项目推动“五链”耦合为现代化河南建设夯

中国共产党周口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 国务院举行国庆招待会

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在京隆重举行

中国共产党周口市第五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周口党建网 版权所有
中共周口市委组织部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