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乡村振兴” 把学问写在大地上
作者: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李永胜,西安工程大学新媒体艺术学院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 张玉容
2019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指出,“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提出明确要求,阐明了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总方针、总要求及制度保障。
农,大业也,农固,天下安。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讲话精神,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文化文艺工作者当以为农民画像立传为己任,展示当代中国新农人的精彩美好生活及当代中国农业的发展进步。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研究、文化文艺作品应当捕捉农民的故事,传播农民的声音,打造农民朋友自己的精神家园,最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问题的重要指示,讲好中国“三农”新故事,传播“乡村振兴”新理念,在实现广大农民美好生活新期待中,实现中国乡村振兴。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文化文艺工作者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首先要解决“三农”问题,这就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文化文艺工作者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扎根农村,深入农民生活,弯下身子,善于从乡村振兴战略的火热实践中发现问题,找到创作灵感,捕捉创新素材,回答农民的问题,为农民群众做好释疑解惑工作,切切实实把学问写在大地上。
同时,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文化文艺工作者也应当走入农村进行实地调查,了解中国新农人的心之所想、心之所盼、心之所向,提炼总结概括农村农业生活新经验。要了解中国新农业的实际发展现状与问题,将全球农业热点区域的先进理念和方法讲述给中国农村基层的广大群众,抓住三农领域全新变革的关键历史契机作出应有的贡献。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文化文艺工作者应当牢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重要指示,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为农民抒写、为农民抒情、为农民抒怀。中国是全球农业大国,解决农村脱贫问题,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引领8亿农民生活富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可谓世界级难题。在此情况下,这个领域取得的成就值得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文化文艺工作者深入挖掘、热情讴歌。
新时代是追梦人的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文化文艺工作者要把握时代脉搏,倾听人民心声,用饱含深情的文笔,展现广大农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发掘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在逻辑与规律,立体展示新时代农民的伟大形象,凝聚出中华儿女共同奋斗的决心和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行稳而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