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园地 > 理论文章

新时代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与应对

时间:2019-05-21 15:39:15 来源:光明网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 黄石松,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纪竞垚

国际上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志。按照这个标准,2000年前后,全球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尽管世界各国采取了鼓励生育等一系列措施,但这些措施只能减缓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并不能改变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我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速快、城乡差异大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点。准确把握新时代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是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的前提。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城市化互相作用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启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历程,每年人口城市化比例大约增加一个百分点,人口日益向大城市集中流动。然而,依靠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带动的城市化方式,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大城市病,“农民工”现象、“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逐渐凸显。

新时代城市发展转型对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协同发展提出迫切要求。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基础上,结合“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确定我国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功能定位。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

城市发展转型叠加人口老龄化成为贯穿本世纪中叶中国的基本国情。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到2035年,北京将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大城市病”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首都功能更加优化,城市综合竞争力进入世界前列,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构架基本形成。到2050年,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全面实现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这一进程中,首都北京的人口老龄化仍将快速发展,并将持续整个21世纪,这个周期比《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20--2035)的目标实现更长。老龄化的持续深化伴随着劳动年龄人口减少、抚养比升高,将影响财政支出的分配,为北京市的经济发展与公共服务资源带来严峻挑战。

人口迁移的水平与模式对于北京市未来老龄化的趋势将带来重要影响。在北京市强化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提升服务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的要求下,增加对高素质、高能力、特别是符合首都特点的重点产业的稀缺人才的引进,对补齐人口结构短板,增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具有积极作用。在对人口规模进行总体调控的基础上,应保持一定的政策弹性,允许人口流动对劳动年龄人口进行适当补充,长期来看将有助于平衡人口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进程。

按照区域统筹的思路寻求养老服务资源的配置成为必然。在推进北京行政辖区内养老资源整合的同时,必须建立更大、更加开放有序的市场,实现京津冀资源的优化配置。(1)建立健全区域工作协作协商机制,全面提升协同能力。(2)统一统计口径,明确统计范围,健全指标体系,建立共享数据平台,共建养老服务领域统计制度。(3)以“一地认证,三地认可”为目标,实现养老机构设施、服务和管理标准,老年照护需求评估标准和评估结果的互认互通。(4)以推动异地结算为目标,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异地结算机制。(5)以公平放开市场为目标,制定区域内产业资本和品牌机构进入当地养老市场指引。(6)建立区域共认的护理员资质评价制度,推动区域内养老服务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7)推进区域养老智慧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智慧养老数据、信息和接口的统一。(8)建立联合执法、异地处罚及时通报等机制,实行信息互通互联和统一协调监管制度。

(二)技术创新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前,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科技创新正加速推进并深度融合,广泛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化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特别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发展,带来了传统的生产、生活、社交方式的变革,也必然推动传统的养老方式的多样化,推动传统养老服务业的升级换代。

从需求总量上看,随着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不断提高,对为老服务科技提出更多的需求,从全球为老科技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来看,日本、欧盟等国家远远走在前面。从中国的现实国情来看,运用互联网等科技手段来实现养老服务供需的精准对接,降低对房屋土地等养老设施的依赖,破解高房价高地价难题,运用各种涉老辅具、服务机器人等减少对人力资源的依赖,提高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既是有效手段也是必然选择。为老年服务技术创新的空间极其广阔。

但老年用品和辅具的开发具有专业细分链条长、领域广、跨学科融合的特点,产品的适应性测试就如同原创性新药一样,需要大规模的人体实验和海量样本测试,需要协调老人和家庭、街道社区、医疗或养老机构等多个主体,单一企业或科研机构没有能力组织,也很难负担相应的成本,这就是当前我国为老服务科技产品昙花一现,经不起市场经验、难推广应用的原因。我国在为老科技领域至今也没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企业。

同样,互联网技术和养老信息化平台的应用离不开基础的数据库,从供给侧来看,需要建立足够多的合格供应商的数据库;从需求侧看,需要建立基于老年人身体状况评估的数据库;这是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确定财政补贴发放的范围和标准、开展居家入户服务、保证质量可监控的基础,也是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基础。但基础数据库和平台的搭建是一切基础性工作的基础,需要联合民政、卫健、统计、公安等多个部门,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数据接口、数据安全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总之,在养老领域应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信息服务已经滞后于现实发展的需要,这也是我国互联网技术在商品交易、金融服务等领域快速发展,但在养老服务领域却裹足不前的主要原因。

(三)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必须充分运用国际资源

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融合发展、便利化是人类发展的基本潮流,势不可挡。老年人总量大、增长深度快、未富先老的现实国情决定了,解决中国的养老问题必须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未富先老、资源有限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这就决定了中国不能采取北欧等福利模式,养老需求的特点是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从经济学上讲,养老服务是适合发挥市场机制和作用的行业。所以,中国必须大力发展养老服务及其相关产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中国的老年人口总量将占到全球的四分之一,基于中国的现实国情,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也是必然选择。一是要抓住技术创新这个根本。围绕着老年人这个最大的服务群体和消费市场,在老年用品辅具、抗衰老等医疗健康产品、无人驾驶等服务技术,人才培养和输出等方面,大有可为。二是要参与国际标准和规则的制定。包括健康医疗照护产品、适老化建筑与环境设计的国际技术标准、规范等,要使中国的产品和技术规范成为国际技术标准和规范。三是在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要研发和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培养和储备一批世界级领军人才。

要闻推荐

用解决问题实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效(守初心 担使命 找差

减量提了质 减负提了劲(第一落点·关注基层减负①)

直挂云帆济沧海 ——2019年上半年中国元首外交纪实

让青春在志愿服务中绽放(牢记嘱托 奔跑追梦——收到总

党员领导干部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周口党建网 版权所有
中共周口市委组织部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