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专题 > 脱贫攻坚专题 > 本地信息

西华县用好“乡土人才”助力脱贫攻坚

时间:2018-08-02 10:00:16 来源:县委人才办

为充分发挥乡土人才各有所长、身处基层、贴近群众的先天优势,县委人才办积极推动农村乡土人才助力脱贫攻坚,组织引导他们在技术上帮扶、在产业上引路,把农村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充分发挥辐射带动贫困户脱贫的“领头雁”作用,助力脱贫攻坚取得良好效果。

1a.jpg

一是全面摸排,精准结对帮扶。西华县现有乡土人才4000余名,涵盖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各行各业,县委人才办加强与相关单位、各乡镇办横向联系,对全县范围内各类“田秀才”、“土专家”进行调查摸底并登记造册,鼓励引导乡土人才助力脱贫攻坚,组织乡土人才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方便农民群众及时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2a.jpg

二是强化培训,提升能力本领。综合运用农村远程教育平台、职业技术教育等渠道,不断强化乡土人才对新知识、新成果、新技术的业务培训,培育壮大农村农业乡土人才队伍,提升带富能力本领。西华农民科技培训学校与有关单位合作,采取校内集中、分散进乡、到村教学培训模式,开展全民振兴工程,进行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近年来共有1.5万人次参加各项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学校近两年来共举办实用人才培训班 10 期,培训383人;大王庄乡农民科技培训学校近年来免费培训农民技术人员6千余人次,组织对县内外企业劳务输出5千多人,助农增收400多万元。   

三是示范带动,开展产业扶贫。加大对乡土人才创业的政策扶持,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参与实施特色种植、养殖等农业项目,带头创办各类农村经济实体,增强农村实用人才本土“造血”功能,示范和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黄桥乡合盛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00余亩,发展社员106户,与112户贫困户签订了合作帮扶协议,引领贫困户调整种植结构,以生态有机果园为核心,按照产、供、销一体化品牌输出战略,通过“互联网+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今年1-6月实现线上线下收入600余万元,助农增收100余万元。大王庄乡清河农业合作社与100户贫困户签订了合作帮扶协议,户均增收2000余元,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

3a.jpg

四是致富引领,开展技术扶贫。积极引导和鼓励乡土人才,依托地域特色主导产业,牵头领办行业协会和农业合作社进行示范引领,开展技术扶贫,充分发挥乡土人才推动农村发展的“土专家”作用,助力脱贫攻坚向前推进。东王营乡营发养殖种植专业合作社利用林边的废闲地,发展食用菌和香菇栽培,并免费传授技术,吸纳40 多名贫困户农闲时候打工,年人均增加收入3000元,解决贫困户不能外出务工,无稳定收入而致贫问题。 河南省卫奇农牧发展有限公司为贫困群众提供养猪技术服务、优惠提供饲料,拓宽销售渠道。西华县意隆果蔬专业合作社联合农资、农机、农技等服务团队,为农户提供农资供应、农技耕种、病虫防治等服务。

4a.jpg

五是政策倾斜,开展金融扶贫。积极实施金融扶贫拉动工程,带动贫困户稳定分红增收。聂堆镇有乡土人才310名,其中以生态板材生产为主的轩辕木业和面粉加工为主的光辉面业为市级扶贫基地,分别带动贫困户213户、190户;红花镇的绿垠种植专业合作社等4个产业扶贫基地通过金融扶贫为贫困户每年每户发放分红2000元。  

西华县通过开展调查摸底、强化培训、搭建平台等措施,切实增强了“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的致富带富能力,为全县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要闻推荐

习近平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

中心城区向美而行 变化之大令人惊叹 品位之高令人赞叹

习近平向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致贺信

刘继标调研节日旅游安保工作 向全市广大劳动者致敬

刘继标督导调研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周口党建网 版权所有
中共周口市委组织部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