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中的铿锵玫瑰——记淮阳区疾控中心主任孙美云同志
疾控人是一群时刻待命的储备军,他们面对的主战场,是比真枪实弹更加危险的疫区。
突如其来的疫情NCP(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打破了本该祥和宁静的春节假期。
此时,一个瘦小的身躯出现在防控工作的第一线,她沉着冷静,立即组织召开疫情防控动员会,取消春节假期,要求全员在岗,时刻待命,并成立了淮阳区疾控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及8个疫情防控工作小组,明确工作流程,全面启动应急预案。
她,就是孙美云同志,中共党员,疾控中心主任、流行病学副主任医师,1996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专业,精于专业,忠于品质。她是疾控中心专家组组长,从中心职工到全区医务人员技术培训,从实战模拟演练到各个专业组技术指导,从流调指挥到信息整合,从医疗卫生单位技术指导到疫情防控知识宣传等等,都是她亲力亲为。
2020年1月23日上午8时,我中心接到卫健委通知,从武汉开往淮阳的大巴客车乘载13人于下午14点40分左右来到淮阳中心汽车站,孙美云主任立即统筹指挥人员,全面部署防控任务,带领疾控团队,迅速进入防控实战状态,实地指导武汉返乡人员实施防控措施,逐个测量体温,将排查出的一名发热司机及时送至定点医院的发热门诊,圆满完成此次实战任务。
凌霄长空,寒夜冷风,白天奔跑劳累了一天,晚上刚回到家,还没来得及吃点儿东西,手机铃声突然响起,葛店乡与冯塘乡分别有一例武汉返乡人员发热病例,需要专家组前去排查会诊。她立即穿上外套,以最快的速度返回单位,并召集疾控中心流调组、信息组的同志分两组前去进行核实调查。等到所有调查结束资料整理完毕,回到家时,已经是凌晨2点。早上七点多又匆匆忙忙赶到单位,组织流调组前去区人民医院发热门诊了解昨日发热司机情况,经一系列相关检查后,发热司机情况已好转解除隔离,告知其回家进行居家观察后,她才长舒了一口气。认真、严谨是她一贯的工作态度。她反复向流调人员强调,流调工作一定要多想、多问、多思索,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保证流调信息准确无误。
每一份的流调报告她都仔细斟酌、研究,一一核对,标记疑问,查找可能会造成疾病传播的蛛丝马迹,不停的安排部署、接打电话。她的嗓子哑了,身体不适就悄悄吃点药扛着。天又黑了,她办公室的那一盏灯依旧亮着,8点、9点、10点......又到凌晨。
她是疾控中心主任,也是一名女士,一位妻子,两个孩子的妈妈,从疫情开始那一刻起,基本没有回过家,困了在办公室休息一会儿,饿了吃包方便面……年近五十岁的她,面对日日负重的工作却没有一刻的懈怠,忙到没有吃过一顿安生的热乎饭,她的丈夫是淮阳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的一名副主任医师,同样也在抗击病毒的一线奋战着,他们抛下了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家庭,放弃了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日子,只为了能打赢这场“战役”。疲惫的她依旧鼓励大家说:“我们努力守护的人民群众里面,也有我们的家人,我们在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守护着他们,疫情过后这将是一段幸福而难忘的日子”。她并非生来就是“钢铁战士”,只是在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她选择了放下心中的那一片柔软。
巾帼不让须眉,她作为淮阳区流行病学专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带头人和淮阳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没有辜负全区人民的期望,迎“疫”而上,冲锋在前,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是盛放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最美的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