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特殊”的家书
这是一封看似普通的家书,然而,字里行间却充满着“特殊”的情感。信中长达2000多字的叮嘱之语包含着“17年前你送我出征‘非典’战场,如今,我送你赴抗击“新冠”前线”的伉俪情深。说它特殊,是因为这封信不仅表达了他们夫妻情深,更多的还是战友之谊,说它特殊,是因为明明两个人相隔咫尺,却不能携手同归家巢,因为隔离的玻璃防护门,暂且隔断了相触的温度,隔断了相濡以沫的身影……
信中的主人翁张兴菊,现年57岁,副主任护师,现在周口市淮阳区人民医院感控科工作,其丈夫何庆中,现年57岁,副主任医师,周口市淮阳区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疫情爆发之后,负责感染科和发热门诊工作。
以下是张兴菊写给丈夫何庆中的书信内容,现如实摘录,以飨读者:
老何:
你还记得是啥时候离开家的吗?1月21号!那天接到上级紧急会议通知,早7:30去周口开紧急会议,到晚上7:30才接到你的电话。你告诉我:“武汉发生了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已在全国蔓延,形势严峻。开会回来路上又接到院领导召开紧急会议的通知,一下午时间,传达了上级会议精神,学习了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与救治,并成立了新型冠状病毒防控领导组、救治专家组、疫情控制组、后勤保障组、宣传组,有几十个医务人员主动请战,你说,你也写了请战书,院领导分配你到专家救治组负责全县病人会诊,还要带领一支院内救护团队,主要负责发热门诊、感染科病房,需要立即规范发热门诊和感染科病房的布局、环境及收治流程、学习防护及救治流程、做好随时收治新冠病人的准备。你说,你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就住在医院了”。
挂断你的电话,我的眼泪流了下来,担心你一天的匆忙顾不上吃饭,更害怕你被病毒感染,我知道担心和害怕没用。我想起了17年前我自愿请战到抗击非典一线。还记得你牵着一双儿女送我出征的情景吗?孩子们哭着喊着“妈妈你不要走”,“妈妈我想你”,“妈妈加油”。你也含着泪说“老婆别怕”,“有我呢,放心的去吧,我是你坚强的后盾”。现在,换成了我送你出征。老何:“你知道吗?和你心心相通的我,给你的力量也和当年你给我的一样。不同的是那时需要照顾的幼儿换成了年迈的爹娘,我知道这是你最牵挂的,放心吧,我这个坚强的后盾一定不会比你做的差。你也要答应我,在这场战斗中也一定不要输给我这个“抗击非典”的战士。
老何,准备好的生活用品,你却打电话说不让送了,你告诉我:院领导对你们特别关心,生活上的保障面面俱到。你说,你会带好这个团队,不辜院领导的期望,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你让我放心。我很放心,因为我也天天在岗位上坚守,领导的关心我看到了,也感受到了。我也坚信无论多么艰辛你都会完成使命,因为你是一个工作上一丝不苟、说到做到的好战士。
周口中心医院也和我院一样,全体医务人员坚守临床一线,女儿也在其中,身为公安战线的女婿也冲在了抗疫第一线。我们的小外孙被送到了淮阳奶奶家,他每次视频都会问:“姥爷去哪里了”,“我想姥爷了”、“姥爷去打病毒这个大怪兽了吗?”、“姥爷一定会打败大怪兽”、“我是奥特曼,我帮姥爷去打病毒怪兽吧”。他还要戴着口罩去看姥爷打败没有呢。这个5岁的小战士都在为你加油呢,他也懂得正义定能打败邪恶。你不是孤军奋战,我和孩子们都会为你加油,也会以你为榜样的。
难得见面的儿子也回来了,没有见到爸爸,他既为你的举措感动,更多的是为你担心。他在这十多天里和我说的最多的话:“让爸爸一定要好好防护”,“让爸爸一定要注意身体。”儿子临走时还告诉我说:“妈妈,虽说是特殊时期,可没有见到爸爸还是遗憾”。我是2月1号晚10点送儿子到周口高铁站,他说夜里坐车能避开人流聚集,回去后线上工作,居家隔离14天,这回你放心儿子吧!我想可能是因为你的原因,儿子特别关注疫情动态,还让我转发给你治疗的新药呢。
女儿、女婿也打来电话,让我监督你做好防护,女儿甚至说:“妈妈,你在感控科工作,防控是你的职责,你一定要保证不让爸爸受到感染。面对这个难缠的病毒,这个保证太难了。老何,我给孩子们保证了。保证医务人员零感染,这是医院的主体目标,是医院职工所努力做的。我目睹控感科主任闫文智本来纤瘦的身体在这十多天里又瘦了一大截。医护人员零感染,医院内不交叉感染’。目标和压力促进她带领全科人员加班加点,新编防护流程100条,防护知识培训达十多次,穿梭在疫情一线,到最危险最薄弱的地方亲临指导。手把手传教梯队人员防护服的穿脱,护用品的规范使用防。一次又一次的督导全院各个科室消毒,隔离的落实情况,生怕漏掉每一个角落。每一次见到院长都是那么匆忙,看不到她们的面容。但她们奔走在疫情前沿的身影,带给大家的是信心、是勇气。在防护物资紧缺的情况下,保证了你们一线人员的必须,全院职工的需求。大家做好防护的同时,还做好了病房的隔离,消毒,病人和家属的防护知识宣教。全体党员带头,院外,院内每天捐资不断,全院干部职工都用行动来保证了,所以我更敢向孩子们保证。
老何,元宵节你也没在家,我忘了,不自主地也给你盛了一大碗元宵,因为是你最爱吃的,想到了给你送过去,突然想起这不是一般的值班,原来你是在隔离啊,不过没关系的,下一个元宵节再好好品尝吧。为了更多的家庭,更多的团圆日,你一定要向我保证,精心救治病人的同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还要保护好团队的每一位战友,因为有的年龄还小,有的孩子年幼,也有的不能和外地工作回来的孩子团聚,她们是带着恐惧,孤独,牵挂,艰难的在工作,需要得到更多的安慰,你和护士长一定要给予生活上的关爱,防护技术上的指导,常给他们加油啊,一定要完好无缺的带回整支队伍,我相信你能做的很好。因为你有一颗菩萨心肠,你平时就告诉我,我们都是农村出来的,了解百姓疾苦,从医生涯中就是想让老百姓花最少的钱,并得到很好的救治,你做到了。这次你也一定做得会更好,期待你的凯旋!
此致
敬礼
你生活上、工作上的战友:张兴菊
2020.2.10
编者感言:读了这封家书,我深深感动,不禁流下眼泪,面对凶猛的疫情,他们冲锋在第一线,与病毒厮杀,义无反顾,舍小家为大家。医者,仁也!是的,这样的人不是老何自己,而是很多很多,让我们一起向所有的抗疫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