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区新冠肺炎防控一线上的最美“夫妻档”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周口市淮阳区,有一对普普通通的夫妻携手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大伙儿亲切地称他们是防控一线最美“夫妻档”。
妻子,郑敏,淮阳区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护士。疫情发生后,区人民医院紧急改造感染科及发热门诊以应对疫情,她第一时间向医院提交请战书,成为淮阳区抗击新冠肺炎第一阶梯的医护人员。
丈夫,张程,淮阳区四通镇一位基层乡镇干部。防控疫情,冲锋在前,奔波在乡村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的初心和使命,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平安健康。
1月22日,腊月二十八晚上,正在母亲家吃饭的郑敏正式接到了院里通知:“因为工作需要,你明天到感染科发热门诊报到参与区里的疫情防控工作”。虽然已经做好了到一线去的准备,但此时此刻,她的心里也是忐忑不安,面对未知的病毒,面对亲人的担忧,说不害怕是自己欺人,但是作为一名白衣战士,在这场疫情面前,自己责无旁贷。不善言辞的她只说了一句“没事,院里的防护措施很到位,放心吧”就匆忙赶回家中做好相关准备。
到发热门诊的第一天她就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因为疫情的肆虐,造成了群众的恐慌,病人心理压力非常大,普通感冒发热没有症状的纷纷都到发热门诊检查,造成发热门诊人满为患,为了迅速为群众诊疗,她和值班医生一道,按照院里的部署,有条不紊的接待来诊患者,耐心讲解劝导宣传,提高他们对冠状病毒的认识,同时也要努力消除他们的恐慌心理,第一天的100多名来诊患者均得到了及时诊治。
‘累’,是身体上最真实的体验,‘充实’,是心理上的最直接的感受,在这一刻,自己的职业荣誉感得到了最大的体现,整个淮阳、全国各地、全社会都是我们医护人员的靠山和后盾,这给了我们巨大的信心和勇气,放心吧,我现在挺好的,也一定会保护好自己的”,这是在发热门诊第一天下班后她和丈夫在电话交流中感受。
郑敏穿上防护服开展护理工作
“你去一线,作为一名党员,我就是你坚强的后盾;作为丈夫,我希望你平安凯旋……”丈夫张程对妻子的理解和支持更体现在了行动上。
“在这个危急时刻,我们作为最基层的一线人员能够为这个国家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是无上的光荣,更何况,还有那么多的医护人员要奔赴到武汉一线,相比他们,我们做的这些更是不值一提”。大年初一一早召开的四通镇党政班子会和当天晚上召开的全市疫情防控电视电话会,而且参会人员全部佩戴口罩、测量体温,近期去过武汉或与武汉返乡接触过的同志不参加会议,这些不同寻常的细节让包括张程在内的所有参会人员都感受到了不同寻常的压力。他明白只有大家众志成城,把基层的防线筑牢,最大限度减少疫情扩散,才能尽快打赢这场攻坚战,也是对一线医务人员最大的支持。
因为工作需要,郑敏和她的同事们需要单独隔离居住,不能回家。为了安心工作,她和丈夫商定,让在乡下的婆婆过来照看6岁的女儿,丈夫也吃住在乡镇暂不回去,他们约定,“疫情一天得不到控制,我们就一天不回去”。就这样,他们俩分赴不同的方向,都冲上了疫情防控的一线。
送别妻子,安定好女儿和母亲,带上换洗衣物,张程踏上了去乡镇的路。四通镇是淮阳的北大门,省道“206”和国道“311”在镇区交汇,盐洛高速、商南高速在镇区附件都设有出口,交通便利。下辖27个行政村,6.3万人口。张程是镇疫情防控督导组组长,负责对全镇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指导。
到镇后,张程坚持每天下沉到村内,按照3天督导一遍的频率不间断的开展工作,对重点村坚持回头看,村内各道路特别是与外县交接的道路都封闭了没有?大喇叭广播了没有?有没有人执勤?各个卡点“八有标准”达到了没有?村内返乡人员特别是武汉返乡人员都摸排并隔离观察没有?区政府和镇党委政府分别下发的“致全区、全镇人民的一封信”都下发到户没有?保证书都签订没有?村里还有没有聚众扎堆的?……凡此种种,他一样一样地看,一点一点地问。
张程在四通镇小吴村督导卡点管控情况
“这么多的村,这么多的人,事关群众的生命安全,不敢有半点马虎!”张程说,“总感觉自己做的还不够多,还不够好,看到村里的工作落实的稍微慢一点就忍住不要絮叨,要督促,急眼的时候还会说两句狠话。可能大家一时会对我有意见,但我问心无愧,我是一名党员,也是镇里的班子成员,这种关键时刻,危急关头,我必须以身作则,多操一份心,多出一份力,把防控举措在各村落地、落实、落细,确保万无一失”。
在张程的心里一直挂念妻子。“舍不得她去啊,可是没办法啊,这个时候总得有人上啊,国家有难了,我们必须得上。只希望这场战役尽快结束,大家都能早日平安团圆。”
疫情防控和自身防护是这对夫妻日常微信交流中的大部分话题,“注意防护”“没事、放心吧”是他们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他们互相关怀,相互鼓励,和万千同事共抗疫情。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因为表现突出,郑敏已经被院党支部火线发展为入党积极分子,他们不但是夫妻,也将是同志,并肩作战的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