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先进典型 > 外地典型

【第一书记】凡炜:一名转业军人的乡村坚守

时间:2017-09-05 17:44:48 来源:央广网河南分网

31-1.jpg

第一书记凡炜  

“我从垄上走过,垄上一片秋色,枝头树叶金黄,风来声瑟瑟,仿佛为季节讴歌。我从乡间走过,总有不少收获,田里稻穗飘香,农夫忙收割,微笑在脸上闪烁......”

近日,记者走进河南太康县符草楼镇皇王村,看到该村驻村第一书记凡炜脚步轻盈地在田间地头转悠,正在满面笑容地打量着满地青黄相间的玉米时,不仅想起了《垄上行》这首歌:蓝天多辽阔,点缀着白云几朵,青山不寂寞,有小河潺潺流过,我从垄上走过,心中装满秋色......

常与青山白云作伴、以田间地头为家的凡炜,仿佛确实就是歌曲里的“主角”。因为他自从2015年9月被河南省直工委选派到太康县皇王村驻村工作后,原本军人出身的他,便迅速转换角色和工作方式,不仅发挥着军人钢铁般的意志和信念、责任和担当,还变身成了村民贴心而亲切的“老大哥”。一心想着给村民办好事、实事,彻夜思考琢磨皇王村的发展规划,反复研究如何让全体村民过上从未有过的幸福日子......两年的驻村工作,凡炜已经把村里当成了家,把村民的脱贫致富,当成了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他的认真和负责、热心和勤奋,让他俨然已经成了地地道道的皇王村人。

而如今,村子美了,路灯亮了,道路宽了,新房盖了,钱包鼓了,凡炜看在眼里,心里乐得却比谁都甜。

31-2.jpg

凡炜到贫困户家了解情况

31-3.jpg

安装的太阳能路灯

“扶志”不忘“扶智” 助力农村教育新征程

扶贫好比看医生,对症下药必须精准到位。提升教育水平,从智慧的源头上摆脱贫困。凡炜认为,教育是强国之本,针对贫困地区,要完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全方位教育结构体系,针对贫困群众,要结好教育帮扶对子,有的放矢。

而凡炜刚一到皇王村,皇王小学的窘况就成了他的一块心病:教学设施比较破旧,六个班级200多名学生没有足够的教室,14个老师集中在三间狭小的办公室里批改作业,为了解决迫切的教育问题,凡炜通过向教育部门协调争取资金168万,为村小学新建了一栋800平方米、满足8个班级所用的教学楼,今年九月份就可投入使用,并跟进协调配套资金85万余元,完善大门、操场、围墙、厕所等所属设施,彻底解决了214名学生的上学问题和教师没有办公场地的问题。

同时,为了帮扶贫困学生,凡炜为考上二本以上大学的村里6名困难学生每人资助助学金2000元。

此前的皇王村不但学校简陋,连村室也年久失修,破败不堪。村级组织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是领导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的核心力量。然而,没有阵地可不行。凡炜又协调50万资金建设“皇王村扶贫教育培训基地”,“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上层是培训室,可以经常给村民做一些教育培训,多学知识,下层是村委办公室,这样一来,既是村室,又是培训基地,要充分发挥出它的作用。”凡炜向记者介绍着。

皇王村有两千多口人,然而全村竟然没有一条像样的路。为了申请修路资金、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凡炜和乡村干部们费尽了周折。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多方努力下,皇王村的道路整修项目终于获得了批准,建设硬化了村内3公里多道路,并为3个自然村内主干道安装了100盏太阳能灯。

站在村口宽敞的道路上,有过军旅生涯的凡炜向记者指着路旁一盏盏崭新的路灯,兴奋地说:“看,100盏太阳能灯,每盏3500块钱,多漂亮,就跟守护村里排列整齐的士兵似的!”

皇王村476户居民中还有180户吃水靠传统的压水井,一旦碰上干旱,吃水就成了村民最大的难题。凡炜协调省水利厅专门从水政资源费中下拔资源节水灌溉资金100万元,为村农田新打节水灌溉用井25口、维修旧井16口,用电配套25套,并为180户安装自来水设施。自此,全村180户村民吃水难的问题得到改善。

31-4.jpg

调研干旱对中药材的影响

31-5.jpg

企业负责人谈帮扶贫困户的情况

增强致富本领 产业扶贫统领全村脱贫大局

改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接下来就该考虑村民收入的增加和村子的发展规划了,凡炜和村里的党员干部们经过调研,决定引导村民们搞特色种植。

村民刘作峰长期以来一直在外打工,去年回到村里以后,他萌生了创业的念头,得知他的想法后,凡炜找到了他,想让他带头承包土地搞特色蔬菜种植。

通过外出考察,刘作峰看中了蔬菜种植,可是对于销路他却心存顾虑。为了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增加收入,凡炜又自费带领村民考察蔬菜的销路问题。

经过几番考察,刘作峰发现种植大蒜效益高、销路好,于是他承包了50亩地种起了大蒜,短短几个月就尝到了甜头。

刘作峰的成功,在村子里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村民们开始主动调整种植结构。看到这种局面,凡炜感到很欣慰,奔走在精准扶贫第一线的他对接下来的工作也更加有信心了。

要想让群众持续增收致富,必须引导大家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还要开拓群众视野,培育致富意识,构建致富思路,增强致富本领,构建可持续内在动力。

凡炜针对群众重传统农业种植、轻特色产业种植的实际,凡炜邀请河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玉米、花生、蔬菜等方面的专家来村,对群众和农业专业合作社进行种植技术培训。与省农业厅协调,为村2200余亩农田争取高产种植示范项目,还为群众免费提供总价值约180万元的种植肥料、优质良种、农药以及科学种植技术指导。带领村干部和部分群众外出考察农业特色种植养殖项目,引导土地流转和农业结构调整,带动群众进行大蒜、朝天椒等特色种植和蛋鸡、肉鹅等规模化养殖,目前村里成立了种植养殖合作社6家。

面对村级经济状况滞后、发展集体经济长期空白的实际,凡炜充分利用省级134万元资金支持,动员群众自愿入股土地300余亩进行先行先试,组织黄芪、白术等中草药种植,积极探索发展村集体经济经营模式,目前已初见成效、形成规模。

“这些药材都和亳州的药材经销公司签有合同,一亩地净利润可达2000块钱。”凡炜一边拔着地里的杂草,一边对记者说。

村民刘万荣由衷地说,该吃的低保都得到了解决,该做的产业都得到了发展,凡炜的到来,确实给皇王村群众带来了好的福音!

31-6.jpg

乡里领导介绍凡炜驻村情况

多措并举打出扶贫“组合拳” 精准扶贫落实处

所谓精准扶贫,就是要找准切入点,落实好帮扶措施,根据每户结对家庭不同致贫原因和合理诉求,帮助制定帮扶规划,落实具体扶贫措施,吃透相关扶贫政策,积极争取项目、技术等方面支持,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凡炜深深领悟到这一点,他针对村里贫困户情况的不同,制定了针对性的帮扶措施,让贫困户一个不落、一个不留,切实把自己的力量和组织的关怀送到困难群众的心中。

84岁的特困老党员谢秀芝,儿子残疾,家里无劳动力,原本住着连墙都没钱粉刷的老房子。而如今,老人坐在墙壁刷白、院子地面硬化、新房整修完毕、还安装了自来水的院子里,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谢秀芝热情地对记者说:“是凡书记帮俺把房子全部翻新了一遍,还新盖了厕所,以前屋子啥也没有,现在有了,都有了!”

红枫园林苗木项目,是符草楼镇精准扶贫项目。该项目法人代表张继峰介绍,他也是豫东规模最大的花木生产基地,集花木生产销售、园林绿化工程、生态观光、农业采摘、休闲度假、林下养殖为一体的综合园区。园区建设以来,与贫困户建立了紧密的利益关系,积极优先安排周边贫困人员来园区就业。

凡炜告诉记者,让村民多一份收入、多一种选择,不放过每个扶贫项目。贫困户不但可以在园区务工,月收入一两千、两三千,还可享受贴息贷款入股这个项目,每年得到分红,另外还协调园林种植花果蔬菜对贫困户帮扶,使贫困户得到了有效的扶持,扶贫效果明显。“另外,贫困户每年1000块钱扶贫补助,每年1000块钱集体经济收入,还联系了省直工委的组织‘青联界别会’给村里贫困户残疾人补助。”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凡炜的为人处世和工作态度让村民看到了希望,也赢得了口碑。皇王村村支书刘万学告诉记者,凡炜通过与乡镇干部交流、找村党员群众代表座谈、入村入户走访、深入田间地头问计于民、实地查看学校社区建设,研究制定了“皇王村建设发展规划”、“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的意见”,为村建设规划了发展方向、理清了发展思路。

符草楼镇党委副书记郭方说,驻村以来,凡炜针对村组织功能弱化、作用发挥不够好的实际,注重从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入手,不断打牢基层组织基础,每月初九、十九、二十九都会召开群众会,干部会,几乎每天都走访入户,“曾经的软弱涣散村,现在有了强有力的两委班子,有了村民脱贫致富的产业,我们的贫困村有了希望!”

“我以前是一名军人,保家卫国是我的职责所在,退伍不退志,而如今,我驻村在皇王村、扎根基层,那么皇王村就是我的坚守阵地,这里的村民我要竭尽全力去保护、这里的发展我要竭尽全力!”谈起驻村感受,凡炜“秒变”军人的严肃,深情地说。

一项项计划有条不紊推进,一个个设想变成了现实,凡炜成功地带着皇王村一步步走出贫穷,驻村的两年时间内,他俯下身子,走田间,爬山头,寻穷根,找出路,皇王村群众看到的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第一书记”的乡村坚守,而凡炜看到的是一位党员干部理应恪守尽职、无私奉献的永恒信念!

(文/图 汪宁 雷燕超 杨波 李昊 史永刚)

要闻推荐

张建慧会见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王瑞霞

全面夯实纪检监察基层基础

我市召开近期新提拔重用市管干部廉政谈话会议

习近平会见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

张建慧:聚焦问题抓整改 精准发力促提升 让创建成果不

周口党建网 版权所有
中共周口市委组织部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