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我国高技术进入新阶段(最美奋斗者)
“863”计划的全称是“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该计划是在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关键时期,我国组织实施的一项对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的提出、实施,不仅有力地促进了中国高技术及其产业发展,也在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增强民族自信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863”计划的倡导者,是四位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知名科学家:光学家、两院院士王大珩,核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王淦昌,航天技术及自动控制专家、中科院院士杨嘉墀,无线电电子学家、中科院院士陈芳允。
1980年以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许多国家为了在国际竞争中赢得先机,把发展高技术列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惜花费巨额投资、组织大量人力与物力予以推进。中国如何应对新一轮科技挑战?在这个问题上,专家学者们存在很大分歧,一时难以形成实质性方案。
这种情形,让王大珩、陈芳允等老一辈科学家充满忧虑……1986年初的一个夜晚,陈芳允来到位于北京中关村的中科院宿舍楼,敲响了王大珩家的门。两人经过长谈,达成共识:面对新一轮世界高技术挑战,中国不能再沉寂下去了!
之后不久,由王大珩执笔,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联合签名的《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完成了。3月5日,邓小平同志在四位科学家的建议信上亲自批示:此事宜速决断,不可拖延。
在邓小平的支持和推动下,经过广泛、全面的论证,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这个计划因是1986年3月提出的,故简称“863”计划。
自1986年以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和地方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科技人员的奋力攻关,“863”计划在许多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为我国高技术发展、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高性能计算机、第三代移动通信、高速信息网络等国际高技术竞争的热点领域,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高技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