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甲骨文研究 探索人类早期文明史
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做好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工作,把我国文明起源和发展以及对人类的重大贡献更加清晰、更加全面地呈现出来”。这为推动甲骨文研究更上一层楼提供了重要遵循。
甲骨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2017年,我国申报的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凸显了甲骨文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时强调:“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研究甲骨文,不仅有助于深入认识今天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而且有助于推动人类早期文明史探索。
文字的出现是文明发展到相当高程度的一种表征。例如,2006年安阳殷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这自然得益于殷墟考古发掘成果已展现出一个堪称王朝都城的大型遗址,同时也与殷墟出土的10余万片甲骨刻辞有着直接关系。尽管迄今仍有许多甲骨文单字无法准确识别,但我们还是可以大致了解甲骨刻辞的内涵。甲骨刻辞中对商王朝的生动记载,无可辩驳地证实了这一文明古国的存在及其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殷墟甲骨文所记录的商王朝后期的形态、发展状况及其特征,呈现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早期国家模式。可见,我们之所以要深化甲骨文研究,不仅在于其所具有的文化遗产价值,更在于甲骨文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世界性学术价值,即揭示中国早期国家特征,进而思考世界上早期国家的形成与模式等问题。
深化甲骨文研究,需要探讨和揭示甲骨刻辞内涵尤其是历史意义,从而开拓研究新局面。熟悉甲骨文研究的学者都知道,正确理解一片甲骨刻辞的内涵,并不仅仅取决于其中的所有文字是否可识,有时虽然文字已经成功考释出来,但相关的刻辞内容我们却没有完全读懂。学术在不断发展,前辈学人以为是正确的解读,也未必完全符合甲骨刻辞的真实内涵。因此,后辈学者应尽可能利用现代电子检索资源,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甲骨刻辞进行重新审视,尤其是那些关乎重大史实的甲骨文资料,例如大量直接反映商人文化和思想观念的祭祀刻辞、反映商人与周边古代族群关系的战争刻辞等,从而切实推动对中国早期国家乃至人类早期文明史的研究。
甲骨文研究往往需要经过长期的、多学科交叉的学术积累,从而实现水到渠成。“水到”自然不全是凭个人的功力和天赋,还与某一阶段甲骨文研究所达到的水平有关。一个人的学术突破,往往需要建立在众多学者共同努力的基础上,其他研究者考释甲骨文的见解即便不一定正确,也可以给有关研究者提供借鉴,使其少走弯路。所以,甲骨文研究的进展要靠研究者特别是年轻学者遵循学术发展规律,在扎实治学中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