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园地 > 传统文化

苏轼三次至陈诗作中的陈州风情

时间:2023-07-11 11:09:49 来源:周口日报

烟火动村落,晨光尚熹微。

田园处处好,渊明胡不归。

我行无疾徐,轻楫信溶漾。

船留村市闹,闸发寒波涨。

——苏轼《出都来陈,所乘船上有题小诗八首,不知何人有感于余心者,聊为和之 其三》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先后三次来到淮阳,写下的部分诗作记录下了北宋时期的陈州风情。上述诗句,就是苏轼第一次到淮阳时所作《出都来陈,所乘船上有题小诗八首,不知何人有感于余心者,聊为和之》的一部分。

苏轼的三次陈州之行,《周口日报》曾刊发耿险峰撰写的《鸿飞那复计东西 ——苏轼陈州行迹及诗文探踪》,较为详细地记录了其经过。据耿险峰文记载:苏轼第一次到陈州是熙宁四年(1071年)。第二次来陈州是元丰三年(1080 年)正月,经陈州前往贬谪地黄州。元祐六年(1091 年),苏轼在颍州赴任的路上再次路过陈州。三过陈州,唯第一次的经历最令他难忘。

公元1067年,宋神宗继位,推行王安石变法以图强国。但是求变心切,反而加剧了社会阶层矛盾。苏轼连续上书反对,却遭到御史的弹劾、诬陷。苏轼请求避开,获职杭州通判,熙宁四年(1071年)七月,苏轼出朝离京前往杭州赴任。他走的是水路,舟行颍水到达陈州,苏轼停留这里和他的弟弟、在熙宁三年到此任陈州教授的苏辙相会。

舟入陈州境内,苏轼见到这里一派锦绣,绿意盎然,心中顿生诗意,写下《出都来陈,所乘船上有题小诗八首,不知何人有感于余心者,聊为和之》,记录下了颍水两岸的美景。

苏轼此次在陈州,一共逗留了两个多月,和弟弟苏辙一起与陈州知州张方平、“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畅谈人生,品论文学,创作佳品。据《淮阳县志》记载,“是时,弟辙教授陈州,试过之。盘桓太昊祠、铁墓、柳湖、开元寺等诸胜迹,题咏甚多”。需要补充的是,张耒在陈期间创作了大量与陈州有关的诗词,他的《西华道中》《鹿邑道中》《项城道中》《沈丘道中》,记录下了他在周口一带的所见所闻,有兴趣的读者不妨一看。

苏轼三过陈州,也说明了陈州在北宋时期地位之重要,固然有看望弟弟苏辙的主观需要,但陈州是入杭水上必经之路更是客观条件。苏轼的入杭赴任路线,是舟行水路,入汴河,进金水河、惠民河,再行蔡河入颍水至淮河,沿京杭大运河到杭州。蔡河从一条远古的运河演变而来,使陈州从战国时期一直到宋朝,稳居重要交通枢纽位置,特别是在宋朝时期,蔡河多次疏通,舟楫如梭,“年运江淮粮米数十万石,以级兵食”。

通过苏轼的这组诗,我们可以看出蔡河、颍水水运之发达。船闸出现在了蔡水之上,据《宋史·河渠志》记载:“犹以其浅涸,故植木横栈,栈为水之节,启闭以时”,用简易的蓄水木结构的节制闸控制河水,解决河枯水浅航行困难问题。陈州置有惠济闸。《汴京遗迹》(卷七)说“……惠济闸在陈州门外,……俱为蔡河而设”。蔡河、颍水通行无阻,也可以从其《和子由柳湖久涸忽有水,开元寺山茶旧无花,今岁盛开二首》的“回瞻郡阁遥飞槛,北望樯竿半隐堤”得以印证。

《宋史·地理志》称陈地“民风淳厚,勤俭质朴。重礼仪,勤耕耘”。据史料记载,宋朝时期,政局相对稳定,为发展生产,至道二年(996年),京西劝农使陈靖来到陈州劝农垦田,陈州农业经济得到快速复兴,数次向皇帝“献瑞麦”,以表丰收之喜。如此,就印证了苏轼诗中北宋陈州的乡野模样:村落沿河摆布,茅屋炊烟袅袅,岸边草青蒲绿,舟下蛙鸣水清,一派和谐景象,着实令人向往!

要闻推荐

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举行

习近平: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

全国政协举行新年茶话会

习近平接见2023年度驻外使节工作会议与会使节并发表重

周口党建网 版权所有
中共周口市委组织部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