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摘帽”大决战 ——沈丘县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党中央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动员令后,沈丘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重大、最核心的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来抓,面对2017年年底脱贫摘帽的目标任务,采取超常规举措,举全县之力推进脱贫攻坚,以“绣花”的功夫,精准把脉、精准施策,补齐短板、全面推进,保持了序时进度,提升了脱贫质量,取得了明显成效。
筑实堡垒,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
2015年之前,沈丘县新安集镇瓦房庄村脱贫工作推进缓慢。“两委”班子软弱涣散,是瓦房庄村脱贫工作的首要难题。2015年9月,沈丘县纪委刘俊杰被派驻到瓦房庄村任第一书记。他把强班子作为主要任务来抓,通过抓党性教育、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使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明显增强。随后,刘俊杰顺势而为,协调资金350万元,建村室、文化广场,硬化道路,亮化村庄,同时大力开展产业扶贫、发展庭院经济、实施光伏发电项目等,脱贫攻坚稳步推进。然而,这只是沈丘县上下联动,抓脱贫攻坚先抓组织整顿、资源下沉的一个缩影。为实现党建对脱贫攻坚的引领作用,该县一手抓党建一手抓扶贫,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切实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农村发展方面的领导核心作用。
“我们建立了干部驻村帮扶制度,选派159个工作队进入159个贫困村,工作队员共计542人,实现了贫困村‘第一书记’全覆盖;实施科级干部联系非贫困村脱贫攻坚制度,共下派科级干部412人,联系393个村。”县委书记皇甫立新介绍,针对脱贫攻坚及驻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该县于今年10月开展了脱贫攻坚问题持续整改月活动,要求各单位一把手在一个月内带头吃住在村,按照全县工作方案要求,对所分包村存在的问题一项项解决,有效提升了所分包村的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密切了干群关系,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目前,沈丘县投入驻村帮扶科级干部1000余人,参与帮扶干部11000余人,加上乡村干部,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突破20000人,凝聚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
创新模式,以产业保障群众收入
初冬时节,正是槐山药丰收的季节。沈丘县北城办事处泉海槐山药种植基地,合作社理事长李海泉和入社贫困户任西峰正忙着收获成熟的山药。“槐山药种了4亩多,去年就脱贫了,今年还盖了两层小楼,俺家的日子越过越滋润。”勤劳致富的任西峰喜滋滋地告诉记者。
“加强特色种植、规模养殖基地运营管理,稳步增强帮扶带动能力,让贫困群众得实惠。”县长刘国庆说。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特色种植基地26个、规模养殖基地17个,有效带动贫困户通过就业、分红、入股等方式增加了收入。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沈丘围绕脱贫找“思路”,围绕产业找“门路”,围绕增收找“出路”,健全完善了一整套产业扶贫机制,全力打好产业脱贫这场硬仗。
该县针对无法外出就业而又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群众,创新性采取“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模式,引导县产业集聚区内服装加工、电子组装、户外用品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在贫困村规划建设“扶贫车间”200多个,吸纳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尽快实现脱贫。截至目前,沈丘依靠“扶贫车间”已经带动5000多人实现就业,其中贫困群众1500多人,月收入1500元至3000元。
扶贫攻坚,主战场在农村,难点焦点也在农村。为了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稳定,沈丘县创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要求全县550个有贫困人口的村(社区)召开集体经济合作社员第一次代表大会,全部组建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全部开办银行账户,全面启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各项经营管理活动。
“县财政整合涉农资金5.9亿元,把建设的扶贫车间、种植养殖基地、村级光伏电站等产权划归村集体所有,以入股形式,投入扶贫基地或带贫企业,按‘扶贫基地+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组建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困难群众靠入股保底分红获得稳定收入,构建贫困户与扶贫基地长效利益分配机制。”刘国庆介绍说,目前该县涉农资金已拨付3.8亿元,全县38家种植、养殖扶贫基地带动贫困户4296户,金丝猴、凯旺电子等6家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3106户,每年每户保底分红在500元以上。
落实政策,以机制支撑稳定脱贫
莲池镇刘八庄行政村村民朱沉中,夫妇二人均身有残疾,没有劳动能力,按照政策,属于“兜底脱贫”的特困户。11月14日,他们领到了自己光伏发电兜底项目的第一笔分红700元。“俺两口子没法干活,孩子还在上学,要不是县里按照政策给我们兜着底,那可真是没法过了。”朱沉中说。
“这部分贫困群众没有劳动能力,只能依靠各项帮扶政策的落实来带动他们脱贫。”皇甫立新说,沈丘县认真落实上级扶贫政策,结合今年脱贫摘帽实际,不断完善县级扶贫政策,加大扶持帮扶力度,提升脱贫效果。以朱沉中享受的光伏项目为例,沈丘县投入资金1.6亿元,规划建设400个村级光伏电站,现已建成并网发电293个,每个电站年收益7万元左右,可带动特困户20户,每户每年预计增收3000元,稳定收益20-25年,可有效解决特困群众稳定增收问题。
除此之外,为了让各项扶贫政策落地生根,沈丘县相继出台了《关于金融扶贫贷款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脱贫攻坚民政兜底实施方案》等县级扶贫政策;印制了扶贫政策明白卡,包括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等11大类43小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建立15个专项扶贫政策落实责任组,推动扶贫政策落实到人,截至10月底,全县资助贫困学生7058人,发放资助金455万元;实施健康扶贫“一站式”服务,推动城乡医保、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特殊病种门诊救助和住院病人救助、政府兜底五项报补有机衔接,已减免贫困群众居民医疗参保费1573万元,大病保险报补2864人次1209万元,大病补充保险报补1345人次295万元,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463万元。
扶贫扶志,以精神扶贫斩断穷根
“话说扶贫攻坚战,眼下进入关键点。这天扶贫工作队,召集大家提意见。授人以鱼不如渔,我们思路要转变。扶贫首先要扶志,扶贫首先治懒散……”7月2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脱贫攻坚主题演出在沈丘县付井镇杨庄行政村上演。据了解,从7月份至今,该县开展的“脱贫攻坚百场文艺巡演”活动,已经演出50多场,涵盖沈丘22个乡镇。由于节目内容多以群众身边的人和事为原型,语言平实质朴,讲述政策通俗易懂,主旨积极向上,得到了广大群众一致好评,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贫困群众的精神世界。
“送钱送物确实让困难家庭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但仅靠这些却无法彻底帮他们改变现状,帮他们走出困境。”皇甫立新表示,外力必须通过内力才能起作用,如果贫困人口自身不努力、不主动、不作为,外力再强,持续脱贫也是一句空话,只有做好精神上的扶贫,贫困人口才能真正实现脱贫。
为此,该县着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十佳致富能手”“最美村民”“脱贫先锋”等评选活动,不断凝聚农村正能量,形成了扶贫先扶志、扶志促脱贫的良好局面。
“沧海横流,方显沈丘儿女的英雄本色!在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沈丘县委、县政府将进一步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在下足‘绣花功’、打好‘组合拳’、啃下‘硬骨头’,决胜全面小康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皇甫立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