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专题 > 脱贫攻坚专题 > 本地信息

聚焦精准扶贫 放飞青春梦想——中国农业大学赴河南淮阳实践小队侧记

时间:2018-08-16 10:26:03 来源:周口手机台

聚焦精准扶贫 放飞青春梦想

                                                                                                                                                         ——中国农业大学赴河南淮阳实践小队侧记

田畅  肖章

3a.jpg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18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聚力乡村振兴战略,8月4日至14日,由园艺学院老师做指导,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不同专业的10名同学们组成一支校级暑期社会实践小队,深入河南淮阳开展精准扶贫调研。队员们不辞辛劳,不辱使命,用实际行动诠释“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精神,学知识,长才干,做奉献,赢得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赞扬。

3b.jpg

不负使命担当

实践小队的队员们冒着高温酷暑,走村串户,与各贫困户、脱贫户深入交谈。10天来,小队共走过两个乡,18个行政村,49个自然村,共走访67户村民,其中贫困户41户,脱贫户26户;填写完成完整的调查问卷60份,完成数据录入和整理工作;完成了关于“十三五”中期成果评估的调查和对基层精准扶贫状况的调查。

在入户走访过程中,淮阳小队不仅仅填写调查问卷,还关注村民们的生活状态、精神面貌,以及他们对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了解程度和响应情况,关注各级干部的付出和收获。

“基层干部做到了扶真贫,真扶贫,一切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比较欣赏的一点是村干部会定期到村民家中走访,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想脱贫,‘内生动力’真的很重要。”一位来自经管专业的队员说。

队员们还来到村里的扶贫车间、文化广场、文化书屋、电商实体店等处,了解各村不同特点的扶贫举措和项目建设。实践小队在每天的行程中都会与村委会开展座谈,就精准扶贫相关问题进行交流。

3c.jpg

锤炼意志品质

踏实认真的调研让队员们培育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感恩奉献的情怀、学以致用的追求。

调研期间每天温度高达三十六七度,队员们头顶着正午的骄阳在村子里四处走访,参观和学习各类扶贫项目。每天走下来,身上的衣服湿透,都能拧出水来。在每次外出过程中,村干部都积极陪同协助并对一些问题进行解答。农户也热情地配合,感慨队员大热天走访调查的不易;有的农户还拿出西瓜招待。一路走来,队员们深受鼓舞,虽常常是满头大汗,收获却是丰富的。

“在张楼村,一个阿姨提起最近地里的花生生了病害,根部长了白霉,担忧地问我怎么办。我忙不迭地打电话问学校老师。老师给出一个农药配方。我把它抄下来给村干部,村干部说复印分发给农户,我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一位来自植保专业的队员说。

队员们把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利用专业知识解决精准扶贫中遇到的问题,在农产品加工、社会救助、医疗卫生、旅游扶贫、人才引进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3d.jpg

激发前进动力

通过调研,队员们了解了基层群众的真实生活,思想受到了教育,深刻感受到扶贫工作的艰巨和成效,激发了干事创业报效祖国和人民的情怀。

“我们了解到那些无儿无女又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他们是真的没有办法逃离贫穷、疾病以及孤独,找寻到希望。真正了解他们的现状,才会明白我们最低的生活标准对某些人群也只能成为奢望。我们能做什么,又怎样为他们带来希望?我想答案很明了——那就是政府的扶持,社会的关注,政策的跟进和落实。”一位来自园林专业的队员说。

3e.jpg

队员们发现农村最需要的是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技术和思维模式,而为他们带来这种“新血液”的就是人才的引进。在走访过程中,很少见到大学生或者事业有成者回乡创业的事例。政府应该采取优惠政策吸引有实力的人才回乡助力脱贫攻坚。他们认为,作为大学生,“回到农村,不是一件不可思议或者丢人的事,而应当成为一种责任和骄傲。”

社会实践结束后,队员们纷纷表示将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国家做贡献。

 

要闻推荐

习近平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

中心城区向美而行 变化之大令人惊叹 品位之高令人赞叹

习近平向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致贺信

刘继标调研节日旅游安保工作 向全市广大劳动者致敬

刘继标督导调研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周口党建网 版权所有
中共周口市委组织部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