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专题 > 脱贫攻坚专题 > 本地信息

走上扶贫路 驻进百姓心

时间:2018-12-04 10:31:18 来源:周口日报

鲁迅先生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徐克诚任太康县机关事务管理局驻王集乡徐庄工作队长后,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也是农民的儿子,帮助乡亲们脱贫是我当工作队长应尽的职责,也是我的社会责任。”徐克诚日前接受采访时说,“我最欣慰的是看到贫困户脸上又重新绽放灿烂的笑容,这才是对我扶贫工作的最好奖励。”

村民最盼啥就先解决啥

初冬的太阳,依旧温暖。徐庄村民范清祥走在平坦的路上哼着小曲到了家,他拿起水壶,打开家中的水龙头接满水,烧开后泡上一杯热茶,坐在家里享受着农忙后的时光。在这以前,对他来说,做梦都没想到能享受这“待遇”。

徐庄位于王集乡西南部,过去是典型的软弱涣散村。今年3月,太康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干部徐克诚到徐庄任工作队长。驻村后,他揣着笔记本走遍田间地头,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村民的“心头事”:吃水难、行路难、收入低……随着走访的深入,徐克诚的“民情日志”也越来越厚。经过集体讨论,大家决定从解决老百姓最期盼最关心的修路和吃水问题抓起。

可许多事,往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了做好村民工作,徐克诚带领几位代表上百次走家串户做群众工作。

经过持续努力,乡亲们认识到了“要想富先修路”的现实和长远意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修路开工当日,虽然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了,但留守老人积极参加义务劳动。有的因照料小孩不能参加觉得过意不去,就主动买矿泉水、方便面送到工地。更令人感动的是,因修路需要占地、伐树、拆除屋棚,村民都毫无怨言。

人心齐,泰山移。经过几个月劳作,徐庄的路修好了,自来水也通了,电网改造也同步完成,村中面貌焕然一新,村民欢欣鼓舞。

特色产业拓宽致富路

“打赢脱贫攻坚战,没有产业支撑是万万不行的!”徐克诚认为。村里基础设施完善后,徐克诚和村干部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村情理出了“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蔬菜产业”的帮扶思路。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徐克诚动员常年在外做蔬菜批发生意的徐香菊回乡创业,成立合作社带领村民共同致富。2018年8月,徐庄农牧专业合作社成立。徐香菊流转土地500多亩,入社社员达130多户,其中贫困户占50多户。

近日,记者走进徐庄农牧专业合作社,呈现在眼前的是菜地里一片丰收景象。“以前村里没有产业,农作物都是玉米、小麦,村民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村支部书记李秋良告诉记者,“在工作队长徐克诚和第一书记高歌的带领下,今年村民种菜致了富,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味。”

如何拓宽蔬菜营销渠道?徐克诚协助合作社与王集乡银河盛蔬菜脱水公司签订了回收合同,合作社种植的蔬菜全部被订单收购,有效规避了销售风险,群众种植积极性空前高涨。

眼前的变化,让40多岁的村民王银不曾预料,他感觉一下子掉进了蜜罐。今年,王银种植了20多亩品种萝卜,获得大丰收。“一亩地能产一万多斤,按每斤0.5元计算,20亩就是10万元啊。”王银说着笑得像花一样。

村民杨青云也同王银一样幸福。以前,她送孙子上学后无事可做,如今她成了合作社的领班。“没想到,能在家门口当工人领工资。”杨青云说起来美滋滋的。

“今年我在合作社承包50多亩地,预计收入能达到20多万元。”在地里忙着摘花菜的村民范国峰“炫耀”说。

为拓宽村民致富路,徐克诚还积极扶持做鸭蛋加工的“豫林多”公司发展壮大,如今“豫林多”产品十分畅销,让更多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扑下身子帮扶真办事

今年夏季的一天,一场大雨突如其来,徐庄的父老乡亲永远不会忘记徐克诚与他们风雨中共同救灾的场景。

那天凌晨,一阵狂风过后,暴雨如注。徐克诚和高歌看雨势越来越大,他俩就组织村干部冒着大雨走访查看徐庄、范庄、李庄三个自然村的汛情,挨家到贫困户家中查看。

徐汝宽家两间老矮房地势低洼,院子里积水严重。看到这一情况,徐克诚把伞一丢,袖子一撸,拿起铁锹与村干部一起帮他家排积水。“党培养的干部,真好!” 望着雨中的干部,徐汝宽感动得热泪盈眶。

群众的健康,也牵挂着徐克诚的心。他多次联系县卫校医生到村里义诊。“像我这么大年纪,去哪都不方便,今天我在村里能做检查,真是太好了。”贫困户范清祥感慨。

贫困户徐汝传年近八旬,他家的房子是危房。徐克诚和乡村干部为徐汝传争取到危房改造资金2万多元,他单位又自筹帮扶资金2万元,帮助徐汝传建起了新房,老人逢人就夸共产党好。

为响应县里“德行善捐”号召,徐克诚率先捐款5000元。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村民踊跃捐款,累计捐款20多万元,在王集乡名列前茅。

12月1日,在徐克诚的积极推动下,徐庄居村联养点顺利落成,村里的27名特困老人实现了在“家门口”养老的梦想。

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

徐庄村集体经济收入少,部分办公用品陈旧,村级组织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徐克诚和高歌商量后,他俩自费购买办公桌20个、椅子40把,对村委的院墙进行了照白,并制作了歌颂党的政策宣传版面,村室面貌焕然一新。

为增强群众爱党爱国爱家乡、知恩感恩报恩的意识,徐克诚还带领党员干部开展送党恩进万家活动。徐克诚每到一户都详细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因户因人宣传各项惠民政策,并向他们讲解各项政策带来的实惠,使广大群众真正明白惠在何处、惠从何来,坚定了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同时增强了贫困户的脱贫内生动力。

“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驻村工作队的帮助,如今俺吃上了自来水,走上了水泥路,孩子上学不要钱,中午还管一顿饭,大病报销,治疗有了保障。”贫困户范清祥说起生活的变化连连称赞。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宣传好、落实好党的惠民政策,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各项惠民政策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主动投入到脱贫攻坚战中,坚定群众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徐克诚表示。

“于细微处见真章!”徐克诚没有豪言壮语,用党性践行了驻村时的庄严承诺,用行动为扶贫工作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这诗句正是徐克诚的写照。

要闻推荐

习近平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

中心城区向美而行 变化之大令人惊叹 品位之高令人赞叹

习近平向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致贺信

刘继标调研节日旅游安保工作 向全市广大劳动者致敬

刘继标督导调研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周口党建网 版权所有
中共周口市委组织部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