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丘:产业扶贫全覆盖 脱贫攻坚有保障
近年来,沈丘县高度重视产业扶贫,着力强化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据统计,全县137家规模以上企业共吸纳贫困人员就业3000余人,人均月工资2600元左右。
“扶贫车间”,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针对不能外出就业、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群众,该县依托产业基础、剩余劳动力资源,创新性地采取“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模式,引导县产业集聚区内服装加工、电子组装、户外用品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延伸产业链条,计划在贫困村建设“扶贫车间”200个,每个占地500平方米至1000平方米,吸纳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增收。全县目前已建成“扶贫车间”74个,带动5000余人就业,其中贫困群众1500余人,月工资1500元至3000元。
光伏发电,特困户的“阳光存折”。2017年11月15日,沈丘县莲池镇刘八庄行政村的朱沉中,领到了自己第一笔光伏发电项目700元的分红。“干部说了,只要太阳在,俺就能分钱,这就是俺们的‘阳光存折’。”朱沉中指着阳光下一排排的光伏面板笑逐颜开地说。朱沉中夫妇均身患残疾,属没有劳动能力的特困户。“这部分贫困群众虽然占比不多,但帮扶起来比较困难,我们主要采取的是光伏兜底项目。”沈丘县委书记皇甫立新说,全县投入整合资金1.6亿元,规划建设400个村级光伏电站,现已建成并网发电293个,每个电站年收益7万元左右,可带动特困户20户,每户每年增收3000元,稳定收益20年至25年,有效解决了特困群众稳定增收问题。
扶贫产业基地,让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在沈丘县北城办事处泉海槐山药种植基地,合作社理事长李海泉和入社贫困户任西峰,正将一捆捆山药往货车上装。“种了4亩多,今年的价格还可以,如今不光脱贫,还盼着致富呢,俺家日子越过越滋润。”勤劳致富的任西峰喜滋滋地告诉记者。“加强特色种植、规模养殖基地运营管理,稳步增强帮扶带动能力,让贫困群众得实惠。”皇甫立新说,全县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产业项目培育,扶持村集体经济合作社44个,每村注入30万元启动资金,带动贫困户3636户增收;采取“扶贫基地+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培育20家种植扶贫基地、17家养殖扶贫基地,带动贫困户4292户,每户每年增收500元以上;培育6家带贫龙头企业,带动贫困群众2505户,每户每年增收840元以上。
村集体经济,让村民成“股东”。沈丘抓住被确定为河南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的机遇,对全县村集体进行清产核资,组建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把财政整合资金建设的“扶贫车间”、光伏电站、种植养殖扶贫基地等产权纳入村集体管理,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目前,全县547个有贫困人口的村(社区)全部组建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社均资产达到30万元以上,为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