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专题 > 脱贫攻坚专题 > 本地信息

提高脱贫质量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时间:2018-03-19 10:41:57 来源:周口日报

编者按: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是“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

2002年,沈丘县被列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1年又被列入国家大别山片区特困地区重点县。此后,沈丘县历届党委、政府不遗余力地为减少贫困群众不懈努力着,也相继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7年6月初,本届沈丘县委、县政府积极向上级请战,沈丘县成为省委确定的2018年4个率先脱贫摘帽的贫困县之一,从此该县吹响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集结号。

自去年6月以来,沈丘县立足实际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扶贫举措,使90%的贫困群众实现了脱贫,沈丘县离率先脱贫的目标越来越近。

即日起,本报推出《沈丘:决战脱贫攻坚 实现精准脱贫》专栏,展现沈丘县在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等方面脱贫攻坚典型经验做法,希望能对正在全市推进的精准扶贫工作有所借鉴。

有一种爱叫责任,

有一种爱叫给予,

有一种爱叫牵挂,

有一种爱叫永远在一起,

……

作为河南省东南大门的沈丘县,上世纪80年代曾是全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但随着沿海地区的不断发展,身居内陆的沈丘一没资源,二没科技,经济发展渐渐滞后,人们纷纷外出务工。

2002年,沈丘县被列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1年又被列入国家大别山片区特困地区重点县。2016年底,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59个,其中未脱贫村44个;建档立卡贫困户31443户125136人,其中未脱贫11676户43006人。

“贫困县”的帽子戴着不光彩。历届党委、政府不遗余力地努力改变着落后面貌。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相继提出扶贫开发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国提出了全面脱贫攻坚的号召。本届沈丘县委、县政府积极向上级请战,沈丘县成为省委确定2017年脱贫摘帽的4个贫困县之一,从此,该县吹响了脱贫攻坚的集结号。

去年以来,沈丘县广大党员干部纷纷到基层,到群众身边,特别是困难群众身边,谱写了一曲爱的奉献之歌,唱响了爱的主旋律。

在2017年7月份开展的河南省脱贫攻坚问题整改核查评估中,沈丘县在全省131个县中排名第一位,并在全省脱贫攻坚抓持续整改、促全面提升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产业扶贫滑县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省委书记谢伏瞻到沈丘暗访调研,给予沈丘脱贫攻坚工作大力支持;联系沈丘县脱贫攻坚工作的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许甘露四次来到沈丘指导脱贫攻坚工作;市委书记刘继标、市长丁福浩等市领导多次到沈丘指导工作,全力支持沈丘率先脱贫。

身先士卒,榜样汇聚磅礴力量

沈丘县委、县政府主动对标中央和省、市脱贫攻坚工作要求,切实强化政治自觉,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工作举措,夯实工作基础,形成了上下联动、责任一体、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

沈丘县委、县政府按照一切围绕脱贫攻坚、一切为了脱贫攻坚、一切服从服务于脱贫攻坚“三个一切”的要求,做到“穷尽一切力量、穷尽一切资源、穷尽一切办法”,采取超常规举措,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该县相继编制下发了《“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2016—2018年脱贫攻坚三年规划》和年度脱贫攻坚工作计划,出台了《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统筹谋划全县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该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县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并设综合协调组、业务指导组、产业项目组、督查巡查组、考核评价组、宣传报道组六个专项工作小组;建立健全各种制度,保证了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在完善各种制度机制的基础上,该县明确了县级落实责任、行业扶贫责任、乡镇具体责任、村级直接责任、部门帮扶责任、第一书记驻村责任、督查巡查责任;厘清了县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驻村第一书记、村支部书记“四级书记”抓脱贫的具体职责;构建了县级、县直单位、乡镇、村级、督查巡查组五个层面责任体系。

从县委书记、县长到科级干部每个人都有联系村、结对帮扶贫困户,都签订了军令状:不如期实现脱贫誓不罢休。全县党员干部汇聚起磅礴之力向贫困发起了总攻。

五天四夜,作风赢得群众认可

2017年6月,随着县委书记皇甫立新的一声令下,全县189个驻村扶贫工作队奔赴脱贫攻坚第一线。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3个、市级12个,县派驻173个,实现了贫困村或软弱涣散村驻村帮扶全覆盖;选派县直科级干部399人,联系358个有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做到了非贫困村帮扶全覆盖。

驻村工作队从入驻的第一天起就开始紧张的工作:建档立卡、入户走访、政策宣传、精准帮扶……

驻村工作实行每周“五天四夜”制,着力解决分包村群众最为关心、亟须解决的问题,对贫困人口实现精准再识别,澄清了贫困人口底数,弄清了致贫原因,并因人制宜制订了脱贫帮扶方案,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了基层群众称赞。

脱贫攻坚战以来,县委书记皇甫立新先后主持召开各种会议50余次,走访调研22个乡镇(办)、126个村。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国庆先后主持召开会议50余次,制订出台脱贫攻坚工作规划、计划和方案,深入100多个行政村进行暗访调研、指导工作。

脱贫攻坚战以来,各级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用实际行动告诉群众,脱贫攻坚不仅是困难群众的事情,更是党员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的全部职责。

脱贫攻坚战以来,驻村工作队员将驻地当成家,将群众当亲人,全身心地融入群众当中,成为了村中一员。

脱贫攻坚战以来,驻村工作队员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得到了基层群众的认可,淋漓尽致诠释了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内涵。

周密部署,脱贫目标如期实现

沈丘县委、县政府按照中央“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和省委、省政府“转、扶、搬、保、救”工作要求,围绕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脱贫退出标准,完善扶贫举措,提升帮扶效果,打出了脱贫攻坚政策落实的组合拳。

加大产业扶持。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举措,不断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全县137家规模以上企业吸纳贫困人员就业近3000人,人均月工资2600元左右。

推进转移就业。统筹人社、农业、扶贫、教育等部门培训资源,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2017年开展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3819人,帮助19011名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为鼓励贫困群众外出务工,该县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根据务工收入情况,每户每年发放务工补贴500~1000元。采取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的方式,开发保洁员、护林员岗位,优先聘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全县有2905名贫困群众因此受益。

发展扶贫产业基地。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产业项目培育,扶持村集体经济合作社44个,每村注入30万元启动资金,带动贫困户3636户增收;采取“龙头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模式,全县新建改建扶贫车间152家,已建成运营46家,带动7000多人就地就业,其中贫困群众1500人,人均月工资1500~3000元。

建设光伏电站。规划建设60千瓦村级光伏电站400个,已建成并网发电293个,带动贫困户5618户,每户每年增收3000元左右,有效解决特困群众稳定增收问题。

在此基础上,该县还开展了健康扶贫、精神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夯实基础支撑,抓实社会保障,发展集体经济,统筹社会扶贫,让更多的贫困群众、困难家庭学生享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通过一年的努力,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原来的30672户122700人,变为3518户10964人,贫困发生率0.89%。

完善机制,提高脱贫攻坚质量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脱贫摘帽工作目标,努力提升脱贫质量,持续巩固脱贫成效,坚决打赢脱贫攻坚决胜战。”沈丘县主要领导自信地说。

加强动态管理。围绕“三率一度”等核心指标,严格标准和程序,把好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精准退出关,不断降低贫困人口漏评率、脱贫人口错退率,提升群众认可度,切实完善建档立卡动态管理机制。

加快产业发展。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实体经济,积极培育一批劳动密集型、产业链条完备、辐射带动能力强、质量效益高的龙头企业,使其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增长、贫困群众就业增收的主要支撑,夯实全县脱贫摘帽基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结合起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统筹制订脱贫攻坚计划和乡村振兴规划,提高脱贫质量和可持续性,巩固和扩大脱贫成果。

实施精准帮扶。进一步完善提升精准帮扶体系,找准致贫原因,完善脱贫计划,改进帮扶方式,加大行业部门资源整合力度,加大政策、资金、项目支持力度。扎实推进转移就业、产业扶贫、社会保障等帮扶措施,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认可度和幸福指数。

转变干部作风。持续开展干部作风大整顿活动,扎实推进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引导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比责任、比担当、比作风、比实干,以作风攻坚促脱贫攻坚。

要闻推荐

张建慧会见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王瑞霞

全面夯实纪检监察基层基础

我市召开近期新提拔重用市管干部廉政谈话会议

习近平会见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

张建慧:聚焦问题抓整改 精准发力促提升 让创建成果不

周口党建网 版权所有
中共周口市委组织部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