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商
万高鹏 作
周口作为传统农区,商业文明起步较晚。明永乐年间,随着漕运的兴盛,周口因境内河流较多,一度成为水上货物交流的中心,商业也逐渐发展起来。比如明史有记载的陈州颍岐口码头,当时每天在此卸货换船的漕粮多达四万石,白天人声喧嚣,夜晚渔火万点。
明成化年间,贾鲁河改道汇入周家口,三条河流在城中交汇。自此,周家口河面上桅樯如林、千帆竞发。不仅周口本地的商业繁荣起来,也吸引了全国各地商人的眼球,先后有14省的行商巨贾、能工巧匠到周口投资兴业。至康乾盛世,周家口的商业达到鼎盛。有10大会馆、100多条街道、近2000家商号。陈州府也由淮阳迁移至周家口。当时周家口与朱仙镇、道口镇、赊旗镇合称河南的四大名镇,享有北有张家口,南有周家口(南皮都)及豫东小武汉之美称。明朝翰林学士熊廷弼过周口,感其繁荣,欣然赋诗:“万家灯火侔江浦,千帆云集似汉皋”,道出了当年周家口商业的繁华昌盛。
近代以来,公路、铁路逐渐代替了水运,周口水上货物交流中心的地位不断下降,周口商业也日渐式微,不过仍有一些“老字号”留在了人们的记忆深处。像“三泰成杂货店”“华英照相馆”“鸿昌醋坊”“义和祥果品”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口工商业一直薄弱。工业无外乎“三小”(小电厂、小化肥厂、小纱厂),商业则是“商粮供”的百货公司、食品公司、煤炭公司、石油公司、五交化公司、外贸公司、木材公司、钢材公司等。
改革开放以来,周口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迎来了商业发展的春天。曾任周口镇(川汇区前身)书记,后主政沈丘的沈发启,率先在沈丘发起了解放思想、全民经商的冲击波。当时沈丘被称为河南的温州,人们商品观念强,纷纷做生意、办企业。张新亚在偏僻的留福镇办起了暖气片厂,成为周口乡镇企业的风云人物。而当年跑销售卖暖气片的农家子弟房墉,20年后成了翰高兄弟投资集团的董事长,并回报家乡,还在沈丘建起了中华槐园,在淮阳建起了“莲舍”,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与此同时,其他县市也都开始了经商办企业的有益探索。在项城,李怀清办起了味精厂;在鹿邑,刘景礼办起了酒厂(宋河粮液)、崔庆义办起了皮革厂;在西华,宋庆根办起了人造板厂;在周口市区,李斯办起了罐头厂,康啟伦、康焕明办起了电缆厂。尤其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周口更是掀起了经商办企业的大潮,全地区商业和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在市区,荷花市场名闻遐迩,成为豫东南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据说当时比郑州的银基都早);凤凰台市场(现在的万顺达商场所在地)是人们到周口必去之地;王三水饺直至今日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珍馐佳肴。在县里,项城南顿的离合器、丁集的皮革、沈丘的网业、郸城的化工、扶沟的缸盖、太康的大蒜油厂等企业,也都如火如荼发展起来。
同时,一大批周口热血男儿,不甘生活的清贫,勇敢地走出去,奔赴全国各地,或打工,或做生意,开始了艰难的创业。这些都为周口商业企业的大发展,为周口产生经济巨擘,埋下了伏笔,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春华秋实,历史的车轮进入21世纪,周口的土地上真正迎来了商业和企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昔日的小企业变成了大企业,昔日的小老板成了《福布斯》排行榜上的耀眼明星。
许家印,一个从太康贫困乡村走出来的大学生,30岁时辞去国企厂长,南下深圳从零开始打拼,靠10万元撬动房产市场,凭才智与勤奋成为“地产大王”,其本人也多次荣登《福布斯》排行榜。
上海,中国第一商业大都市,市场竞争最为激烈,但周口人凭借执着与胆略硬是占有了一席之地。目前,上海是周口商人分布密度最大的地区,除了物流大王谢文珍,还有糖果大王赵启三、上海茂坤实业有限公司郭广增、上海第一家民营运输公司的创办人蒋森等。沈丘人谢文珍1993年闯荡上海滩,从公路集装箱运输到仓储业,再到国际贸易。目前,他旗下的上海北华物流有限公司,在上海集装箱运输行业垄断了超过四分之一的行业份额。赵启三,是沈丘人,他在偏僻的付井镇,变戏法似的把金丝猴糖果做得越来越大,还雄心勃勃地兼并了上海滩的大企业,在上海注册了上海金丝猴食品有限公司,成为全国糖果行业的领军企业。赵启三本人也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北京,中国的首都,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但在这首善之区寸土寸金之地,竟有周口的防水村、绿化村,十万周口人在此进行沥青防水、城市绿化,成为京城商界的一大景观。商水人訾付业,1999年带着100元路费从农村来到北京,举目无亲的他靠走街串巷卖花为生,但短短几年下来,靠着诚信执着,成立了北京富慧言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并当选为周口北京商会会长,还参与了北京奥运会鸟巢、水立方区域的绿化建设,创造了周口人在北京的商业奇迹。
在天津,项城的王天洪也干得风生水起。1993年,年轻的王天洪只身来到天津闯世界,从事建筑行业,一干就是20多年。王天洪以过人的胆识,从一名工地上的小工,一步步成为名满津门的地产大鳄。2009年,他成立了天津天成集团,获得中国建筑界最高奖——鲁班奖,这是许多知名建筑企业难以企及的高度。同时,他还多次荣获天津市建筑最高奖——海河杯。
长三角、珠三角是中国商品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地区,但我们去出差,只要坐出租,一不小心就碰上了老乡,听到了乡音,“周口的哥”“西华的哥”已成为杭州、厦门、广州等地的亮丽风景线。还有我们西华的胡辣汤、鹿邑的尾毛化妆刷更是遐迩闻名,受到全国各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
山西是中国四大商人晋商的发源地。外地人来此做生意是非常不容易的,但商水人彭家华就不信这个邪。他从房地产业做起,通过摸爬滚打,成为在山西很有影响的华嘉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山西省河南商会会长,率领在山西创业的10万新豫商,诠释着豫商的传统品质和时代精神。
在西域边陲新疆,周口淮阳人朱军,靠着执着与诚信,硬是在祖国的大西北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他创建了新疆军达利投资集团,本人荣任新疆河南企业联合会会长,使周口的名字响彻天山南北。
在大西南的重庆,也有周口商人的身影。项城人于超在重庆创办上隧防水工程有限公司,历经9年从一个怀揣500元只身一人淘金的打工仔,成为重庆最大防水工程公司董事长、身家过亿的大老板。
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内蒙古大草原,也有周口人的身影。商水人赵书清,2008年赴内蒙古从事煤炭矿山开采,后又进入房地产行业,凭借自己艰苦奋斗、披荆斩棘、不断进取的精神,打造出自己的一番事业,当选内蒙古河南周口商会会长。
在全国各地各个城市都有周口商人的不俗表现,我们在这里仅举出很小的一部分,可以说挂一漏万,但窥一斑见全豹,透过这些我们已经看到周口商人阵容之大、实力之强,已经感受到周商的兴旺和荣光。
在外地的周口商人身手不凡,成就卓著;在家门口的周商们更是在周口这片热土上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全国人大代表李海燕,是一个女企业家,她从一个小裁缝店开始,建成了河南科技职业大学,创造了全民办学的奇迹;全国人大代表李士强从一个小烟酒公司起步,发展成为多元化经营的大型企业亿星集团,在多个领域纵横捭阖、游刃有余;全国人大代表黄玉清,巾帼不让须眉,纤手一挥,魔术般地变幻出众多万果园,成为周口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仵树仁从一个小发酵厂起家,成立了集化工、皮革、医药于一体的财鑫集团;川汇区的刘保清、夏明光不仅使粤海成为周口餐饮业首屈一指的名牌,更把邦杰牛肉做得有滋有味,成为老百姓走亲访友最喜欢的礼品。李玉萍打造的越秀,更是餐饮界的常青树,多年来推陈出新、长盛不衰,深受市民青睐。在新型建材领域,金华夏钢构的何金明荣获省长质量奖,受到了省长的表彰。在项城的医药界,张克军、朱启学、胡春良被人们称为“三剑客”,他们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把项城的医药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还有项城皮革大王申子广,正是他们,才使得项城的“三颗星”(味精、医药、皮革三大支柱)光彩闪烁。
目前,周口的十二个产业开发区快速发展,已成为周口在全省的品牌,不仅本土企业发展得迅速,外来企业更是频频入驻。美国的好时、新加坡的益海粮油及国内著名大商恒大明珠、万达、华南城、碧桂园、娃哈哈、安钢已落户周口。可以说,周口的工商业已经破茧成蝶、涅槃重生,正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在偏僻的豫东平原,在落后的传统农区,竟涌现出了这么一大批商人,这种现象的背后一定有更加深层次的原因。
一般来讲,经济的背后是文化、是教育。周口虽然偏僻落后,但文化厚重,尤其是长期以来孕育积淀的商业文化为周口商业的发展和商人的成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滋养。
在周口市区沙颍河北岸,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建筑关帝庙,里面供奉着关公。关公因重义气,在民间被称为武财神,受到商人的敬仰和祭拜。周商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重义气。周口的许多老街名都带一个“义”字,例如:“前三义街”“后三义街”“忠义街”“仁义街”等,体现出周商的尚德重义。清朝时期,周家口大德通商号舍生取义的故事很感人。当时经济衰退,晋钞贬值,晋钞与新钞之间的兑换比例是2500:1,大德通要是支付晋钞,就可以利用差价大赚一笔。但如果这样,大德通重义轻利的信誉将毁于一旦。为了维护自己的信誉,大德通毅然决定收晋钞支出新钞,让广大百姓受益,自己却蒙受了巨大损失。这种大义之举,一直在周商中传为佳话。清宣统三年(1911年),周口出现大灾,粮食十分紧缺,商人刘君国、顾君炳、陈君砺等人,从汉口调进十数万石白米,平价出售,救济灾民,也体现了一个“义”字。
诚信是商人最宝贵的品格,也是商人成功之道。周商的第二个特点就是诚信。在关帝庙上游50里,有一处与商人有关的古建筑群,它就是被称为“民间故宫”的叶氏庄园。叶氏庄园的建设有一个十分传奇的故事。叶氏先祖叶绍颐,明末移民时从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地。当时沙河航运发达,邓城镇与沙河毗邻,行旅商贾多在此留宿中转。叶绍颐夫妇便在沙河码头边开小饭店维持生计。一天晚上,有一陕西珠宝商乘船来到邓城,宿于此店。第二天早晨,珠宝商仓促离去,遗忘一包裹于店内。叶绍颐发现后原封不动地把包裹放置起来,以待客商来取。第二年,该珠宝商又宿于此店,叶绍颐将包裹取出完好无损地归还珠宝商。珠宝商异常惊讶地说:“此包裹遗失何处,我已忘记,没想到今日失而复得。”商人将包裹打开,光芒四射,满屋生辉,珠宝玉器无一遗损。珠宝商深为叶绍颐的忠厚诚实所感动,遂与叶结为异姓兄弟,后赠巨款为叶氏置田建宅,并资助其经营,加之叶绍颐夫妇勤劳朴实、善于经营,遂成当地巨富,才有了后来的叶氏庄园。百年老店“三泰成”也有一段诚信故事。有一年中秋,有批月饼做好上秤,发现一斤月饼少了一两。掌柜告知顾客,少了一两,减价30%。“月饼事件”让三泰成经济上蒙受了一些损失。伙计们不理解,掌柜说:“人在做,天在看。”诚信比金钱重要。耍小聪明,看似赚些蝇头小利,其实是砸自己的招牌。三泰成的掌柜教导伙计:“看得钱近是钱远,看得钱远是钱近。”
舍得让利,也是老周家口商人的一大特点。当时周家口商人用加码秤,对老顾客让利。杂货街的秤,分天、地、人、心四种,收购用“天”字秤,每秤100斤算103斤。出售用“地”字秤,公平16两,公平交易。“人”字秤是加二秤,批发时120斤算作100斤,“心”字秤多用于固体物品批发,如糖类114斤批发时算作100斤,白矾红土等,批发时125斤算作100斤。这种“宁愿赔折腰,不叫客吃亏”,货准价实、秤准尺满的经商之道,利人利自己,好人好自己,看着吃亏,但从长远看赢得了信誉、赢得了顾客,在厚道中透着周商的精明。
周商还有个特点就是守望相助。周口人乡土观念强,最讲乡情亲情,在外创业时总是扎堆发展、抱团取暖。谁有好的生意大家一起做,谁有好的信息大家一起分享,谁有了困难遇到了难处,大家都伸出友爱之手相互帮助、共渡难关。都是一人立足、带动一片,一人成功、带动一方。比如西华的的哥、项城的防水、沈丘的物流、商水的绿化,都是亲带亲、朋带朋、邻带邻、村带村、乡带乡,亲戚盼着亲戚富、朋友盼着朋友富、同学带着同学富,大家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结果。目前,异地周口商会在全国有139家,数量非常多,说明了周商的团结互助。同时,周商不忘乡梓,不负乡情。创业有成后总是回报家乡,有的为周口捐款办学校建医院,有的回家乡创业带动家乡致富,千方百计为家乡发展作贡献。鹿邑县的杨明超,在外创业30年,如今任锅圈(上海)供应链董事长,在家乡建设食品工业园区,目前已建成两家工厂,上缴利税1000多万元。在疫情和水灾期间,广大周商大力弘扬抗疫精神、抗洪精神,纷纷慷慨解囊,捐献大批钱财和物资,演绎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
周口是沙颍河冲积的平原地带,本来以农业经济为主,原先相对较穷,人们为了生计才经商创业。周商既有北方人宽厚义气、责任担当、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等特质,又因临水而居而灵动,有着南方人智慧精明、勇于拼搏、敢于冒险等特质。周口、周商与水有关,从渡口到埠口到港口,从繁荣到沉寂再到复兴。周商见证了周口的沧桑巨变、发展历程。如今的周口中心港墙檐云集、汽笛声声,周口正扬波远航,从黄土驶向深蓝,走向更加繁荣的未来,周商也会越来越昌盛。